会议室的灯光照在白板上,映出几个清晰的选项:智能质检系统、配料自动控制系统、能耗监控系统、智能切割设备。窗外飘着几片梧桐叶,在玻璃上轻轻擦过,像是提醒大家时间已经不早了。
刘好仃坐在会议桌一头,手里拿着笔,面前摊开的是第148集讨论后的总结报告和初步筛选结果。他扫了一眼众人,发现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些许疲惫,但眼神里透着期待——毕竟,今天要定下最终方案了。
“昨天大家都说了不少,我也听进去了。”刘好仃开口,“今天我们不是来争论谁对谁错的,而是要把最合适我们的那条路选出来。”
小李第一个举手:“我还是支持质检系统。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这一步要是没走稳,后面再先进也没用。”
老陈皱眉:“可它价格高啊,而且还没完全开放功能,万一厂商那边卡壳怎么办?”
王姐点头:“确实有风险,但也不能因为怕失败就不前进了。”
刘好仃笑了笑:“咱们先别急着下结论。这样吧,每个方案的支持者,用三句话说明理由和可能的风险,然后请专家分析一下。”
于是,会议室变成了一个小型辩论会。
先是质检系统的支持者发言:“精度高,升级空间大,能提升整体品控水平。但目前技术未完全落地,存在不确定性。”
接着是配料控制系统的代表:“节能效果明显,减少人工依赖,但需要更新部分设备,初期投入较大。”
能耗监控系统这边则强调:“性价比高,稳定可靠,适合现阶段推进,但长远来看升级空间有限。”
至于智能切割设备,则被形容为“未来感十足”,但也被指出“配套要求太高,短期内难以全面推广”。
刘好仃听着,一边记笔记,一边时不时插几句:“这个点不错”、“那个得考虑进去”。
等所有人说完,他请来了之前咨询过的那位专家。专家听完各方案介绍后,拿起激光笔,在白板上圈出几个关键点:
“从行业趋势看,质检系统和能耗监控是最基础也是最必要的两个模块。切割设备虽然先进,但门槛太高。配料系统如果能分阶段实施,其实可以作为中期目标。”
“所以我的建议是,优先启动质检系统和能耗监控,这两个组合起来,既能保障产品质量,又能优化生产流程,成本也相对可控。”
专家一说完,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谢谢专家。”刘好仃起身鼓掌,“接下来,我们做个投票,一人一票,以民主方式决定。”
投票很快结束,结果也出来了:质检系统和能耗监控系统双双胜出,成为智能化转型的第一步。
刘好仃在白板上写下:“第一阶段:质检+能耗双轨并行”,又补充了一句:“局部试点,稳步推进。”
他转身面对团队:“方案定了,接下来就是怎么干的问题。”
接下来的几天,刘好仃几乎泡在协调会上。
各部门负责人围坐在长桌旁,每人手上都拿着一份草拟的时间表。
“生产部希望尽量避开旺季安排调试期。”王姐翻着手中的计划表,“财务部建议分阶段拨款,降低资金压力。”
“技术部这边呢?”刘好仃问。
小李推了推眼镜:“我们希望能在正式上线前三个月完成所有接口测试,确保兼容性没问题。”
“那就这么定。”刘好仃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整个项目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试点运行、全面推广。每个阶段设定明确的时间节点,任务分配到人。”
他还特别加了一条:“每月召开一次进度汇报会,有问题及时调整。”
最后,他在黑板上画了个时间轴,标注了几个重要节点:
3月1日:供应商对接完成
3月15日:设备运输与安装准备
4月1日:试点车间正式启动
6月底:评估试点效果,决定是否全面推广
“这张表贴在公告栏上。”刘好仃说,“全厂都知道我们在做什么,也能监督我们有没有偷懒。”
为了引进设备和技术,刘好仃让小赵牵头成立了一个专项小组。
“市场上供应商太多了,咱得挑出靠谱的。”小赵拿着一沓资料进来,“有些名气大但报价离谱,有些便宜但服务跟不上。”
“你们的任务就是把‘看起来不错’和‘真靠谱’区分开。”刘好仃笑着说,“记住一句话:买设备容易,找伙伴难。”
小组成员们分工合作,开始打电话、发邮件、查背景、做对比。
他们列出了三家重点候选供应商:
A公司:技术领先,但服务周期长,排队客户多
B公司:价格实惠,本地售后响应快,但产品略显老旧
C公司:新兴品牌,创新力强,但市场反馈还在积累中
“各有优劣。”小林看着表格,“怎么选?”
刘好仃沉吟片刻:“邀请他们来实地考察,面对面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深圳玻璃厂打工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