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庚申日,发生了地震,从京城到北边三十多个郡国全受影响,好多城墙都塌了,足足压死四百多人。皇上被这灾吓得不轻,赶紧找待诏李寻问:“这到底咋回事?”李寻开启“分析大师”模式:“太阳,那可是阳气老大,象征着皇上您。要是皇上不按正道治国,太阳都会没了准头,变得昏暗无光。最近太阳明显不给力,光芒都被邪气抢了风头,还经常出现日晕、霓虹这些异象。我虽然不了解宫里的事儿,但就看这太阳的表现,感觉皇上您现在的精气神,跟刚即位那会儿比差远了!皇上可得拿出‘霸道总裁’的气场,坚定信念,别听后宫和奸臣瞎忽悠。那些保姆、乳母打着感情牌求您办事,千万别心软。坚持大义,别因小失大!实在抹不开面子,赏点钱就行了,官位可不能随便给,这可是老天爷定下的规矩!
“月亮属阴,代表着后宫、大臣和诸侯。最近月亮频繁‘搞事情’,说明太后干政把朝廷搅得一团糟,阴阳失衡,谁都讨不了好。我虽然是个外人,但看这天象,就知道皇上身边的近臣不靠谱了。赶紧亲自选拔贤才,别因为个人好恶错过人才,这才是保住江山的关键!
“五行里水是根本,水象征着公平。皇上要是治国公正,河道自然畅通;要是偏袒外戚、法度混乱,河水就会泛滥成灾。现在汝水、颍水泛滥,和雨水一起搞事情,这不就是《诗经》里说的‘百川沸腾’吗?问题就出在那些外戚大臣身上,皇上得打压打压他们了!
“大地属阴,本该安静。但最近关东老地震,得想办法增强阳气、压制阴气,皇上得坚定意志、树立威严,堵住走后门的路,重用有才的人,把不称职的全踢走,才能保住朝廷根基!根基稳了,国家才有底气;根基不稳,就等着遭灾被坏人欺负。当年淮南王谋反,最怕的就是汲黯,根本不把公孙弘这些人放在眼里。公孙弘可是有名的贤相,现在都没人比得上,还被轻视,更别说不如他的人了!所以说朝廷没了得力大臣,就会被坏人看不起,这是必然的!”
骑都尉平当负责治理河堤,他上奏说:“以前的九河现在全没了。按老祖宗留下的道理,治水得靠疏通河道,从没听说靠修堤坝堵水的。黄河从魏郡往北经常决口泛滥,河道都乱套了,老百姓的眼睛可是雪亮的,糊弄不了。赶紧多找些擅长疏通河道的专家吧!”皇上觉得有道理,就听了他的。
待诏贾让也来“献计”:“治河有上、中、下三种方案。古代人选址建城,都会给河流留足空间,保证大水漫不过去。大河不设堤坝,小河自由流淌,低洼的地方就蓄成池塘,这样秋水来了有地方存,水流也能慢慢散开。土地有河流,就像人有嘴巴,堵着河流就像捂孩子嘴不让哭,当时是不吵了,可孩子马上就危险了。所以说‘善于治水的人引导水流,善于治理百姓的人让大家畅所欲言’。堤坝这玩意儿,也就是战国那会儿开始修的,各国为了自己利益乱堵河道。齐国和赵、魏以黄河为界,赵、魏靠着山,齐国地势低,就修了离河二十五里的堤坝,结果黄河水往东冲到齐堤就会往西淹赵、魏;赵、魏没办法也修堤。虽然不按规矩来,但好歹水还有地方流。水退了留下肥沃的淤泥,百姓就开垦种田;时间久了没事,就盖房子形成村落;等大水一来被淹了,就再修堤坝,甚至为了排水把城都迁了,被淹也是自找的。现在的堤坝,近的离河几百步,远的几里地,老堤坝里还套着好几重,百姓就住在中间,这都是以前瞎折腾的结果。黄河从河内黎阳到魏郡昭阳,两岸都有石堤,把水挤得来回打转,一百多里的河道,一会儿往西一会儿往东,挤成这样,黄河能不发脾气吗?
“上策就是把冀州被水冲的百姓迁走,扒开黎阳的遮害亭,让黄河往北流入大海。西边挨着大山,东边靠着金堤,水也泛滥不到哪儿去,一个月就能稳定下来。肯定有人反对说:‘这不得毁了成千上万的城郭、田庐、坟墓,百姓不得骂死?’可当年大禹治水,遇到挡路的山都敢凿开,什么龙门、伊阙、厎柱、碣石,连天地的阻挡都能打破,这点事儿算啥!现在黄河沿岸十个郡,每年修堤就得花上万万钱;一旦决口,损失更是无法估量。还不如把几年修堤的钱用来安置移民,遵循古代圣人的办法,给山川定下位置,让人和神都各安其位。咱大汉万里江山,何必跟河水抢这点地?这方案一实施,河定了,百姓安了,千年无忧,这就是上策。
“中策就是在冀州多挖些运河,既能灌溉农田,又能分流洪水。可以从淇口往东修石堤,多设水门。别觉得黄河不好控制,荥阳的漕渠就是成功案例。冀州的水渠都能从这儿引水,旱了开东边水门灌溉,涝了开西边水门分洪,农田能浇,河堤也能加固。这方案能富国安民,管用几百年,所以是中策。
“下策就是接着修老堤坝,把矮的加高、薄的加厚,没完没了地费钱费力,还总遭水灾,这是最烂的办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