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征召刘贺的诏书到了,夜里还差一刻就到子时,刘贺就点着火把打开诏书。当天中午,刘贺就出发了。傍晚的时候,就到了定陶,走了一百三十五里路,侍从们骑的马累死在路上,一路上随处可见。王吉又上书告诫刘贺说:“我听说殷高宗守丧期间,三年都不轻易说话。现在大王您因为皇帝驾崩被征召,应该日夜哭泣,沉浸在悲哀之中,千万不要有其他举动!大将军霍光仁爱、勇敢、智慧、忠诚,天下人没有不知道的。他侍奉孝武皇帝二十多年,从来没有犯过什么过错。先帝去世的时候,把天下托付给他,把年幼的孤儿也交给他照顾。大将军在皇上还在襁褓中的时候就扶持他,处理政务,推行教化,让天下太平,就算是周公、伊尹也比不上他。现在皇帝驾崩,没有子嗣,大将军考虑谁能继承宗庙,选中了大王您,把您拥立为帝,他的仁厚真是无法衡量啊!我希望大王您能侍奉他、敬重他,政事都听他的,您就安安稳稳地坐在皇位上,垂衣拱手治理国家就行了。希望您一定要记住这些,时刻放在心上!”
评论
汉昭帝元平元年,围绕皇位继承展开的一系列事件,生动展现了西汉宫廷政治的复杂与微妙。
汉昭帝突然驾崩且无子嗣,使得皇位继承成为紧迫问题。在立储讨论中,广陵王因过往表现不被霍光看好,而昌邑王刘贺被选中。这一决策背后,不仅反映出霍光在朝廷中的关键影响力,也暗示了宫廷政治斗争中对皇位继承人选的权衡,不仅仅基于血缘关系,更看重其是否符合统治阶层的期望。
刘贺在封国的种种表现,如狂纵无节、不听劝谏,充分展现出他的荒唐与任性。他对王吉、龚遂等人的劝谏置若罔闻,继续放纵自我,即便面对诸多怪异征兆,也丝毫没有警醒和改变。这些行为不仅预示着他个人未来的危机,也为他即将登上皇位后的动荡埋下伏笔。
而王吉和龚遂对刘贺的多次苦谏,凸显出他们作为臣子的忠诚与担当。他们深知刘贺的行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试图通过引经据典、晓以利害,让刘贺走上正轨,但可惜未能奏效。
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表明,宫廷政治中皇位继承至关重要,一个合适的统治者对于国家稳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刘贺的种种表现说明,缺乏良好品德和治国能力的人即便登上皇位,也难以承担起治理国家的重任。同时,也能看出在封建王朝中,臣子对于君主的影响力有限,当君主昏庸无道时,国家往往会陷入危机。这段历史为后世研究封建宫廷政治、君主与臣子关系以及国家兴衰的原因,提供了典型案例。
喜欢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