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狱署,灯火通明。张文被带到萧桓面前,刚跪下就哭:“陛下,臣冤枉!陈升、刘能是屈打成招,他们恨臣当年没提拔他们,才反咬臣!”
萧桓冷笑:“张文,你说你没包庇,那这是什么?” 他拿起张启核验过的私粮册,“册上的粮库账,是你改的笔迹,玄夜卫已比对过你吏部的考核档,墨痕、运笔完全一致!”
张文的脸色惨白,强辩:“陛下,那是…… 那是有人仿臣的笔迹!”
谢渊上前一步,递上另一本账册:“张文,这是吏部去年的粮库核查档,你把宣府卫的‘损耗粮’从五千石改成五百石,上面还有你的私印 —— 真印含‘德佑三年造’阴纹,你敢说不是你?”
张文看着账册上的私印,再也说不出话,瘫在地上。他知道,证据确凿,再狡辩也没用 —— 官官相护的遮羞布,终于被彻底撕开。
“张文,” 萧桓的声音冰冷,“你身为吏部侍郎,包庇通敌叛卒,改粮库账,助李谟旧部私售边粮,罪该万死!押入诏狱,待查清所有通敌者,一并处置!”
玄夜卫卒上前,架起张文,他哭喊道:“陛下,臣错了!求陛下饶命!” 可帝王的决心已下,戌时的对质,让这桩官官相护的通敌案,又近了真相一步。
兵部衙署,烛火通明。萧桓、谢渊、李东阳、秦飞、岳谦(从二品都督同知)围坐在案前,案上摆着刘能的供词、私粮册、张文的认罪书,还有一张 “李谟旧部通敌名单”—— 上面共列了十二人,有宣府卫的张达、大同卫的赵谦,还有吏部、户部的小吏。
“陛下,” 秦飞奏报,“张达、赵谦现在宣府卫、大同卫,若不尽快抓捕,恐他们闻风而逃,或销毁通敌密信!”
岳谦道:“臣请命率京营卒五千,去宣府卫抓张达;秦指挥使率玄夜卫去大同卫抓赵谦,双线行动,速战速决!”
谢渊补充道:“陛下,户部需派陈忠侍郎(正三品)去边地粮库,核查私售的粮数,堵住漏洞;刑部派刘景侍郎,整理罪证,待人犯抓到,即刻审讯!”
萧桓点头,指尖点在名单上:“张达、赵谦是核心,必须抓到!张文的门生在吏部还有不少,李嵩(正二品吏部尚书)需清剿,防他们通风报信!”
君臣议事至亥时末,一道道指令发出 —— 从亲审获供,到定计清剿,一天的时间,从诏狱的阴寒,到兵部的灯火,大吴的朝堂,正在用雷霆手段,清除这颗藏在边地的毒瘤。
玄夜卫北司,灯火如昼。秦飞正在给暗探们分配任务:“张青,你带十人去宣府卫,先盯着张达的府宅,看他有没有异动;李平,你带十人去大同卫,探赵谦的粮库,确认私粮还在不在!”
张青(从七品暗探)躬身:“指挥使放心,属下今夜就出发,明日辰时前定传回消息!”
秦飞拿起案上的 “玄夜卫勘合”,递给张青:“拿着这个,若遇边卫阻拦,就说是陛下亲派,可先斩后奏!”
与此同时,岳谦在京营点兵,五千卒子披甲持刃,整装待发;陈忠在户部整理粮库核查档,准备明日一早去边地;刘景在刑部清点罪证,为后续审讯做准备。
京师,一半是安稳的沉睡,一半是紧张的备战 —— 亲审的成果,要靠这一夜的准备,转化为清剿的胜利。
御书房,萧桓还没睡。内侍传来秦飞、岳谦的奏报:“玄夜卫暗探已出发,京营卒整装待发,明日辰时启程。”
萧桓看着奏报,心里松了口气。谢渊陪在旁,轻声道:“陛下,今日亲审,破了官官相护,抓了张文,供出李谟旧部,已是大功。明日清剿,定能抓获张达、赵谦,彻底清除通敌党。”
萧桓点头,目光望向边地的方向:“边粮是边军的命,李谟旧部私售边粮,若不根治,瓦剌定会再来犯。朕要的,不只是抓几个叛卒,而是让边地再无通敌者,让边军能吃饱饭,守住大吴的疆土。”
谢渊躬身:“陛下放心,臣与秦飞、岳谦定不负信任,明日定能平乱,让边地安稳。”
月光透过窗棂,落在案上的 “通敌名单” 上 —— 一天的亲审,从辰时的疑虑,到丑时的期许,君臣同心,要为这桩通敌案,画上一个彻底的句号。
片尾
亲审通敌案尘埃落定后,萧桓召内阁、六部重臣于御书房议后续安边之策,神色凝重却语带坚定:“李谟旧部通敌,非止私售边粮,更陷忠良于死地;张文官官相护,致弊案潜藏三年 —— 今日既破此局,便需立制以绝后患,旌忠以安人心。”
谢渊躬身进言:“陛下所言极是。边地吏卒多有忠直者,如宣府卫粮吏王信,昔年察粮账异常欲奏报,反被张达构陷‘通敌’,下狱身死,家属流离,当首议旌表,以慰逝者、儆生者。” 萧桓闻言颔首,眸中含愧:“王信忠而蒙冤,朕此前未察,今需厚待其家 —— 命户部按月给抚恤金,米五石、银十两,直至亲属身故;礼部择吉日迎其灵位入‘忠勇祠’,四时致祭,牌位书‘大吴忠吏王信’,朕亲题挽词。” 百官皆躬身称善,皆知此举非仅为旌忠,更在向天下传递 “忠良不被辜负” 之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