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的阴霾,悄然笼罩了校园。学校为了保障学生安全,做出提前两个小时下晚自习的决定。
一时间,学校门口接孩子的家长如潮水般增多。谁也没想到,这一临时举措,一直持续沿用至今,而成为那段特殊时期留下的印记。
白银这座城市被恐惧的阴影紧紧裹挟,警方接到的报案数量急剧攀升,市民们人心惶惶,常常陷入无端的恐惧之中,稍有风吹草动,就怀疑自己被人尾随。人在走路时,不时扭头向后看一下。
据说白银公司保卫处的一位保卫科长,整天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只要听说哪怕一丝与案件有关的线索,甚至就会毫不犹豫分奔而去。
从这可以看出,整个白银城市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警察,都高度紧张,神经紧绷到了极限,仿佛轻轻一触就会断裂。
由于这一系列案件性质极其恶劣,消息很快蔓延到全省范围,甘肃省公安厅对此高度重视,迅速决定派出专人督办,并广泛邀请各地刑侦领域的专家汇聚白银,共同攻坚这一棘手案件。
经过深入分析和研究,警方初步锁定了嫌疑人的范围——有过案底和劣迹的男性,年龄大致在一九五八年至一九七五年之间。
同时,专家们结合多起案件的特征,总结出了嫌疑人可能具备的七点关键特征:
此人极有可能是性变态,性格孤僻封闭,沉默寡言,习惯独自居住,行动迅速敏捷且心理素质不一般。
更为关键的是,警方还发现了凶手作案的一些规律:在每次行凶之前,凶手似乎有一个固定的习惯,会先在案发现场附近的厕所进行窥视,寻找合适的作案猎物。
而那些不幸受害的女性,打扮艳丽,年轻出众,大多容貌好看、长相漂亮。
一九九八年之后,白银市公安局集中所有警力展开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排查工作,对于适龄男性进行地毯式的指纹和 DNA 采集工作。
警方的足迹遍布白银市区的每一个角落,从常住人口密集的市区,到距离市区二十五到三十公里之外的邻居县市,甚至将排查范围延伸至黄河南岸,撒下了一张严密的天罗地网。
然而,受限于当时刑侦技术相对落后的条件,DNA 采集工作困难重重。那时,DNA 样本只能以保存血样的方式进行,而检验手段也仅仅局限于血型检测。
取指纹同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一个步骤都充满挑战。
而且,在指纹比对环节,没有先进的机器设备辅助,只能依靠刑警们拿着放大镜,一寸一寸、一丝一毫地仔细比对,其工作量之大、难度之高,超乎想象。
那段日子里,舆论频频质疑警方,他们所处的压力有多大,那是可想而知的,群众喊这些穿制服的叫“只能干饭,不会破案”。
重压之下,时任白银市公安局张局长曾咬牙发誓说,三个月不破案,他就辞职。
但三个月时间转眼就到,可案子还是没有丝毫起色,没办法,公安局一把手急得亲自上阵,他常常带领一队人马,整天穿梭在白银市的大街小巷,直扑一个个可疑线索,把刑警大队长的事都做了。
按说作为一级指挥长,应该坐镇办公室,通过汇聚各路线索,进行总调度和指挥,可案件的社会影响过大,而当时居然连歹徒的半点影子都没有薅住,张局座也是搞急了眼。
当时,市公安局为了激励士气鼓鼓干劲,还开了誓师大会,会上举手表决心喊口号。
在案件的侦查过程中,曾出现一个有价值的线索:
当时在二〇〇一年春节期间,一个下夜班的女工回家时,被一个猥琐的男人尾随一直到家。
当她开门进屋以后,这名男子紧接着跟她进了屋,因为当时这个系列案子连上一年级的娃娃都知道,所以这个女工怀疑此人就是那个系列强奸杀人案的嫌犯。
她反应相当敏捷,一转身把这个男人给一把推出去了,然后赶紧把门关上,惊魂未定的女工感到非常紧张害怕,心里砰砰直跳,正在她高度紧张恍惚的时候,她发现这个家伙居然站在在家的窗口,还冲着她笑。
此人是不是就是一个盲流或者有精神病什么的,试想一下,如果真是那个恶魔,他已经作案多起,怎么会在门关上之后,还呆着原地不走,或者进门之后,很可能会用凶器对女子进行挟持,怎么会给女子有反抗的余地?
到底此人是不是那个恶魔,当时不为人所知,而这个尾随女子的不仅没有立刻逃离,反而出现在窗外,这名女子她迅速拨打了其丈夫的电话。
一听说家门口出现一个陌生的男子正对着自己媳妇笑,而且在半夜,这种情况哪个男人还沉得住气?女子的老公专门找来一个称手的铁棍,马不停蹄地一跑回了家。
当她丈夫上气不接下气的到家后,夫妻二人居然发现该男子又在窗户旁出现,他居然根本没有半点害怕的意思,一直还冲着他们阴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90年代大案系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90年代大案系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