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早早的吃过饭,骑上自行车往丁家湾赶过去。
月朗星稀的晚上,张卫国骑车带着张跃进,刘根生跟在后面。
不是农忙时节,才晚上七点,路上就已经没有行人了。
泥巴路坑坑洼洼,十分不好骑。
不过也比走路好,15公里骑车都要一小时,到了那里还得放毫子,再骑车回来就得半夜了。
第二天四点又得起来去收毫子,的确很辛苦,可想到能挣到钱,三人都很开心。
来丁家湾,张卫国看了看周围的环境,他们果然来对了。
水沟里没有人放过毫子,秧苗看起来密集,也没有踩踏痕迹。
黄鳝生性狡猾,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稻田地、荒野的池塘、幽静偏僻的渠沟等,越野的地方,黄鳝越大,也越多。
将自行车停好,借着手电筒的光线,三人把毫子拿下来。
张卫国将装了泥土和蚯蚓的水桶提在手上,指了一下附近的田埂:“我们就从这里开始放毫子,绕一个圈再回来,看看一晚上能弄多少。”
刘根生点点头:“没问题,看样子这里没有人捕过膳鱼,咱们把手里的毫子全部下完。”
三个人配合的很好,张卫国负责往里面放蚯蚓,刘根生和张跃进就找地方下毫子。
放毫子共用了一小时,回去的时候张跃进骑车,张卫国坐在后面,他们骑车到半路时,天空突然下起雨来。
张卫国朝刘根生喊道:“前面有一座破庙,咱们去躲躲雨吧。”
三个人虽然带了蓑衣和斗笠,可雨太大,黄土地上又泥泞不堪,要是强行骑车回去,只怕他们全部会冻感冒。
很快三个人便来到破庙里,将自行车停好后,找了个地方席地坐下。
原本这里是一坐大庙,除四旧的时候,主殿被拆了,只留下了一个小小的侧殿,神像早就不在。
地上的角落里有两堆稻草,估计是孩子们无聊在这里玩过家家留下的。
雨越下越大,简直是“瓢泼大雨”,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
张卫国拢了拢身上的衣服,苦笑一下:“看来今天晚上咱们回不去了,不如就在这里睡一晚吧。”
三个大男人,在哪里都能睡,也不讲究地上脏不脏。
“我看行,刚好早点起来去看捉了多少膳鱼。”刘根生抽了一口烟。
再次把手电筒打开,张卫国将稻草全部搬了过来,在地上铺好,示意他们过来。
“幸好有这些稻草,咱们将就睡一晚。”
张卫国继续说:“要不明天咱们把这里打扫一下,以后下完毫子就睡在这里?”
刘根生:“再多弄点稻草来,一来一回在路上耽误时间。早上要是来迟了,别人把咱们毫子里的膳鱼抓走,不就白忙活一场。”
做为弟弟,张跃进一向都听大哥的话,大哥说什么就是什么。
三人很快就在雨声中睡着了。
早上天还没亮,张卫国从睡梦中醒来,推了推正打着呼噜的张跃进和刘根生。
“跃进,根生,快醒醒,雨停了,咱们去看看毫子。”
张跃进正在做梦,听到大哥叫自己,一个激灵就醒了。
刘根生睡眼朦胧的睁开眼,借着手电筒的光,看了一眼手表:“3点25分,睡得也差不多了。”
“走,去看看咱们一晚上的成果。”
从地上爬起来,把稻草收拢,捆好放回墙角后,三人骑着车又回到了丁家湾。
村里很安静,偶尔能听到几声公鸡打鸣的声音。
把自行车锁好,三人提着水桶往下毫子的地方走去。
来到一个水沟边,刘根生拨开水草,一个用力就把毫子拖了出来。
张跃进催促道:“根生哥,快看看,这里面有几条膳鱼?”
刘根生笑呵呵的说:“跃进,你这急性子,还怕它跑了不成。”
虽然这样说,他手里的动作却没停下来,将毫子竖着提了起来,往桶里一倒,哗啦啦膳鱼就全部进了木桶里。
张卫国数了一下,一共10条,看样子有两斤重。
这算是开门红了,很快三人便沿着昨天晚上的路线,把全部的毫子收了起来。
早上四点半,所有的毫子都回收完毕,看着桶里的膳鱼,根生止不住喜悦地说道:“我惦量了一下,三个桶应该有90多斤膳鱼,而且都是个头比较大的,可以卖个很好的价钱了。”
“还有一些小鱼和泥鳅,也能卖几块钱。”
跃进掰着指头算:“供销社收购膳鱼5毛一斤,要是弄到市里去卖,哪怕只加个1毛,90斤就有27元钱。咱们每人能分18元,一个月就有540元。”
“哥,你快掐掐我,我没做梦吧?”
张卫国有些好笑,这个憨弟弟,一个月才540元就乐开了花。
要是知道自己卖给菜多多系统,35元/斤,90斤可以换成3150元,一个月有9万多,他不得吓晕过去。
菜多多系统提示音在张卫国耳边响起【宿主,检测到野生膳鱼103斤,35元/斤,是否售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1985:15天赚了30万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1985:15天赚了30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