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周卫国还是不同意去上学,周素英正待再劝,却见院门口走进来一个人,手里还提着一只野兔。
原来是周云谱来了!
周素英连忙招呼:“云谱叔来啦?快请坐!”
周云谱哈哈笑道:“我在后山安置了几个套子,收工时跑去一看,居然套着两只野兔,卫国不是考上高中了吗?正好送一只过来,算是给他贺喜!”
刘玉梅道:“贺什么喜呀?混小子正在发浑,不愿意去读书呢!”
周云谱的脸沉了下来,他不悦地道:
“卫国,你这孩子,咋这么糊涂啊!考上高中多不容易,你不去读书,以后能有啥出息?”
周卫国低着头,小声说:“云谱叔,家里情况我知道,去马店区读书,要带粮食到学校食堂搭伙,我怕家里供不起我。”
周云谱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道:“粮食的事你别操心,有我呢。你是读书的好苗子,不能就这么放弃。这机会错过了,你会后悔一辈子。”
周卫国还是犹豫,他知道,云谱叔家里也不容易啊!
云谱叔和二姨刘玉琴生了两个子女,大儿子周援朝九岁了,已经在读小学三年级了,二女儿周抗美也七岁多了,也已经是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了。
此外,他家里还有两个老人,六张嘴吃饭,就她和二姨刘玉琴两人挣工分,要不是他时不时到山上套点野鸡野兔来补贴家用,只怕日子过得比自己家还不如呢!
看周卫国还在那里犹豫,周云谱接着说:
“卫国啊,你要知道,文化人办法才多啊!当年,我和你爸在战场上,你爸就是因为肯学习,打仗脑子活,办法多,才消灭了那么多的敌人!
我们这些大头兵,除了会打枪,对于怎么打仗,可是一窍不通啊!
现在,你要是能读出来,考上大学,成为一个吃公家粮的国家干部,不比当农民强啊?
卫国,不要犟了,你就安心去读书,粮食的问题,叔和你妈妈、姐姐一起想办法。”
看着云谱叔坚定的眼神,周卫国心里有些动摇。这时,刘玉梅也走过来,说:
“卫国,你云谱叔说得对,你就安心去读书吧,家里虽然困难,可咬咬牙也能挺过去。现在再难,难道还能难过你爸刚去参军那会儿吗?那时,你大姐四岁,你二姐两岁,你还在我肚子里,我不是也挺过来了吗?现在,家里好歹有我,有你大姐二姐撑着,何况还有你云谱叔的照顾,无论如何也是能撑下去的呀!”
看云谱叔和母亲都把自己那个英雄的父亲搬出来说事了,周卫国终于点了点头,眼里闪着光,“好,我去读书,我一定不辜负你们的期望。”
……
一九六四年九月一日,周卫国背着行李,踩着露水,走进了马店区中学。
校门口的青砖上,"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标语,已经褪成了灰白色,裂缝里钻出的几株狗尾草,在秋风中摇曳。
报了名,又在老师的带领下,找到自己的寝室和铺位,给自己铺好床,周卫国就背着书包,向自己教室走去。
这个书包,是大姐周素英用裁剪衣服剩下的蓝粗布缝制的,虽然不是很好看,却针脚细密,结实耐用。
他来到教室,看见教室的最后一排还有一个位置,便来到这里,默默坐下。
杉木课桌上,有道寸宽的裂缝,周卫国掏出课本时,书包里一枚掺了许多麦麸和玉米面、看起来黑乎乎的面饼,骨碌碌滚了出来,好巧不巧,正好落进了那条缝隙里。
这是母亲给他准备的干粮,路上充饥的。
他慌忙伸手去捞,却听见前座发出一声嗤笑:
"同学,你这黑乎乎的东西,是啥呀?你的吃食吗?这么黑,如果掉到地上,只怕是老鼠都不愿吃吧!"
教室里腾起一片哄笑,一个穿灯芯绒裤的男生,更是立刻扭过头来打量着周卫国,还故意把铁皮铅笔盒摔得山响。
"啪!"
半截粉笔飞来,精准击中那个男生的后脑勺。
一个三十多岁的男教师走进教室,看那个男生嚣张的样子,顿时给他来了一下子!
这是他们的语文老师孙振声,他扶了扶鼻子上那缠着胶布的眼镜,拍了拍手,粉笔灰从打着补丁的袖口簌簌落下:
"我们这节课学习《岳阳楼记》第三段,请王建军同学背诵一遍。"
那个穿灯芯绒裤子的男生站起来,面红耳赤。
原来,他叫王建军!周卫国记住了他的名字。
在满教室死一般的寂静中,王建军开始结结巴巴背起来:
“若夫……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阴风怒吼,浊浪排空;日星隐曜……”
可不等他背完,孙老师就打断了他,说道:“好了好了,看你背的什么书,还阴风怒吼,你这样不争气,你老爸才要怒吼,来,听一听周卫国同学给你背背!”
说完,转头看着周卫国,说道:“周卫国,来,把《岳阳楼记》背一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为了抗美援朝抛妻弃子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为了抗美援朝抛妻弃子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