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梅听周云谱说,周云义去世了,连忙走出院门,和周云谱一起,向云义大哥家赶去。
还没进门,就听到了余桂花那撕心裂肺的哭声。
刘玉梅急忙和周云谱走进院子。只见周云义的遗体被放在一张烂席子上,四肢浮肿。
余桂花披头散发,坐在地上,正撕心裂肺的嚎哭。
周云义的大儿子,早已成家,已经分出去单过了。
可他们夫妇,还有三个半大不小的孩子,此时也坐在一边默默垂泪。
看着这悲惨景象,刘玉梅也忍不住悲从中来,可现在不是悲伤的时候,她连忙上前劝慰余桂花。
周云谱连忙和几个闻讯赶来的村民一起,安排周云义的后事。
灾荒年景,大家也没能力大肆操办,不过是挖了一个土坑,四周用石头围了一圈,算是给周云义修了一个墓,再做了一副薄木棺材,便把周云义草草安葬了。
看着周云义那个简陋的墓地,看着余桂花和三个半大孩子那满脸的悲戚,刘玉梅感同身受。
唉,这该死的灾年!
当然,也有人祸!
如果,所有社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即使是灾年,大家齐心协力抗旱,地里也不可能颗粒无收!
现在,自私自利的周云德,成了生产队长,生产上瞎指挥,生活上乱安排,这样的骚操作,无疑让刘家沟村民们的苦难生活,雪上加霜。
偷奸耍滑的周云强,居然成了民兵连长,满口革命新名词,口号喊的震天响,自己却暗地里多吃多占,看哪个社员不顺眼,就组织民兵,拉起去开批斗会,弄得大家敢怒不敢言。
就连那个富农媳妇王翠花,因为总是和周云强眉来眼去,也被周云强推荐成了伙食团的掌勺师傅。
以王翠花的尿性,还不是勺子上长眼睛吗?和她关系好的人家,打饭时,舀到的肯定是锅底的干货,关系差的,舀到的当然是上层的稀粥。
周云义做农会主席和生产队长时,可没少批评王翠花,那么,他家又能从王翠花手上,打到什么好粥呢?
以周云义的品行,肯定是都紧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吃,自己怕是顿顿只喝一口汤!
这样想来,周云义被饿死,就在情理之中了!
唉,本就是困难时期,偏偏还遇到一些人跳出来作妖,刘家沟的村民们,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熬过去?
刘玉梅叹了一口气,回家歇息去了!
周云义的死,似乎开了一个头。在接下来的数天中,刘家沟被饿死的人,接二连三,赶趟一般出现了。
首当其冲的,就是刘太平。那个强壮如牛的汉子,在周云义死后第三天,也咽了气。
接着,许多老年人,也纷纷去世。
那段日子,刘家沟的村民,就忙着埋人了。
有的人家,还有一副棺材,能给死者最后的一点尊严。
有的人家,干脆把死者用烂席子一裹,抬到山上,草草安葬了事!
这天,刘玉梅一家正围着桌子喝那能照见人影的稀粥,周卫国突然说道:
“奶奶,你怎么胖了?”
刘玉梅闻言大惊,连忙端详婆婆刘兰芝。
果然,婆婆刘兰芝的那张老脸,似乎胖了一圈,连那细密的皱纹,都平了许多。
她连忙拉过婆婆刘兰芝的手,却见她的手也似乎胖了一圈,伸指一按,就陷下去一个小窝窝。
糟了,婆婆出现了浮肿!
以往,婆婆总是把碗里的清汤喝完,把碗底的“干货”倒进周卫国的碗里,说自己年纪大,在家里没大活动,不用吃那么多。
原来,婆婆是在忍饥挨饿,把那救命的稀粥让给正在长身体的周卫国吃啊!
刘玉梅的眼泪不禁流了下来。
她对周卫国说:“卫国,奶奶是饿的,你下午快去摸鱼捞虾,无论如何,今晚得给奶奶熬点鱼汤!”
周卫国答应一声,叫上二姐周素兰,出门去了。
他现在可是捞鱼摸虾的好手。
可惜,村子里的那条小河,每天都要被村子里那些饥肠辘辘的半大小子们淘摸一遍,又哪里能轻易找到鱼虾?
可妈妈说了,奶奶如果喝不上鱼汤,只怕要像村子里的那些老人一样,被活活饿死。
周卫国可舍不得奶奶死!
奶奶虽然是一个驼背,可慈祥和蔼,对三个孙子可好了!
周卫国顺着小河一路向下游摸去,溪水不深,还十分浑浊,可水里面除了石头,什么也没有。
眼看上学时间到了,周素兰担心地问:“卫国,该上学了,我们不去上学吗?”
周卫国不悦地道:“奶奶都快饿死了,还上什么学?要去你去,我反正要在这里摸鱼!我就不信了,这么长一条小河,难道我还不能摸到几条大鱼?”
周素兰道:“不,我要陪着你!大不了明天被老师批评一顿!”
姐弟俩继续沿着小河摸索,每一丛水草,每一个水湾,每一条石缝,凡是有可能藏鱼的地方,她们都不放过。
可是,这条小河,哪天不被掏摸八遍?莫说是鱼,连虾米都被抓完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为了抗美援朝抛妻弃子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为了抗美援朝抛妻弃子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