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郭秋菊便兴致勃勃地告诉妈妈:“妈,我打算骑自行车去海边。”
安合英一听,脸上顿时浮现出担忧的神色,急忙说道:“这可不行,路途那么远,你一个女孩子,多不安全啊。”
郭秋菊却满不在乎地摆摆手,眼神中闪烁着坚定与憧憬,笑着解释:“妈,您就别担心了,爱情的力量可大着呢。于志歧也会去,有他在,不会有问题的。”
安合英看着女儿那副执着的模样,知道再劝也无济于事,无奈之下,只好叮嘱道:“那好吧,你自己千万要小心。我跟于志歧说一声,让他路上多照顾着你点儿。”
出发那天,队伍逐渐成型。
最开始,只有寥寥数人,可慢慢地,后面梯队的人越来越多。
有正在热恋中的情侣,一方体力不支慢下来,另一方心疼,自然也跟着放慢速度,陪伴在侧;也有那些心怀爱慕、正处于追求阶段的人,在心仪的女孩子身边,卯足了劲儿表现,自然也不会走得太快;不过,更多的还是真的被漫长路途折磨得疲惫不堪的人。
李云顺仔细观察着队伍,而后对于志歧说道:“你看,这队伍都壮大到三十多人了。”
于志歧目光坚定,神色从容,沉稳地回应:“没事儿,咱们后面不是还有保障车嘛,就算有人坚持不住了,也能坐车,不用担心。”
队伍在蜿蜒的道路上缓缓前行,拉得老长。
大多数人在队伍中间不紧不慢地骑着,少数体力充沛、冲劲十足的人则一马当先,跑到了前面。
时守志便是跑在前面的一员,不过他今天肩负着特殊任务。
早在前天,他就给爸妈打了电话,满心欢喜地告知:“今天我要带着我喜欢的人从咱家附近路过。”
他喜欢的人叫刘英,和他一样,都是投身三线建设的热血青年,家也都在城里。
刘英的父亲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红军,只是由于文化程度不高,早早便退居到干休所。
虽说挂着副所长的名头,实则不用操心太多事务。
但老同志的级别摆在那儿,县里在安排子女工作的时候,自然不会忘记他,刘英也因此顺利进入了工厂。
刘英成长于军人家庭,身高一米七,身材匀称,体格健硕,平日里就热爱运动,是厂里篮球、排球赛场上的活跃分子,长跑项目中也常常能看到她矫健的身姿。
时守志原本对运动没什么特别的兴趣,可自从认识了刘英,仿佛被点燃了热情,也一头扎进了运动的世界。
时守志身高一米八八,天生就是搞体育的好苗子。
到了文革广场,邢老师一眼就看中了他,每日悉心指导。
没过多久,时守志便在厂篮球队站稳了脚跟,成了主力队员。
共同的爱好,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时守志和刘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两人每次见面,都有说不完的话,相谈甚欢。
邢老师看着他们郎才女貌、情投意合的模样,忍不住劝道:“你们俩这窗户纸,干脆捅破得了,别磨磨蹭蹭的。”
时守志却显得有些慎重,他挠挠头,认真地说:“再等等吧,刘英想先听听家里长辈的意见,这事儿得慎重。”
山路崎岖,一个又一个大坡横亘在众人面前,仿佛是大自然故意设置的重重关卡,考验着这群年轻人的意志。
已经疲惫不堪的人们,望着眼前陡峭的山坡,忍不住唉声叹气,满心都是绝望。
可当他们好不容易爬上坡顶,看到长长的下坡路时,又瞬间喜出望外,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上坡路总是艰难而短暂,每蹬一下脚踏板,都像是在挑战身体的极限;而下坡路则轻松又漫长,骑着自行车,不用费力,借助惯性便能飞速滑行,冲出去老远。
然而,意外总是突如其来。
一位男青年在飞速下坡时,为了追求速度,忘记了控制刹车。
惯性让自行车越跑越快,他渐渐慌了神,下意识地猛踩刹车。
这一下用力过猛,自行车瞬间失去平衡,他整个人被甩了出去,重重地摔在地上。
手和手臂擦过粗糙的石子路面,划出一道道口子,鲜血渗了出来。
紧急时刻,救护车风驰电掣般赶来。
随队的医护人员迅速跳下车,熟练地为他进行伤口包扎。
好在伤势不算太重,只是自行车的前轮车胎在摔倒时被磨破了。
无奈之下,他只好上了汽车,成为这次骑行中第一个接受救助的人。
张美艺也渐渐体力不支,实在骑不动了,只能停了下来,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李云顺看了看手表,又心疼又鼓励地说:“再坚持一下,过了这个坡,大家肯定在山的那一边休息呢。咱们马上就能歇口气了。”
张美艺咬咬牙,无奈地推着自行车,一步一步艰难地向上攀爬。
每走一步,都感觉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终于,她登上了山顶,看到坡下树林里休息的人群,长舒一口气,喘着大气说:“你说得真准,可算到了。太好了,骑下去就能休息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线情怀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线情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