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目光落在这位大臣身上,说道:“李爱卿,朕自然明白。朕也相信大多数臣子是忠诚于朝廷的。但对于那些妄图破坏新政的人,朕绝不能姑息。刑部和大理寺已着手调查此事,朕定会让幕后之人原形毕露。”
又有一位年轻大臣站出来,慷慨激昂地说:“陛下,新政乃是利国利民之举,臣等定当全力支持。那些妄图螳臂当车之人,必将遭到历史的唾弃。”
朱棣微微点头,露出一丝赞许之色:“说得好!朕推行新政,并非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新政若能顺利推行,我大明必将繁荣昌盛。朕希望众爱卿能齐心协力,共助新政。”
这时,太子朱高炽出列,说道:“父皇,儿臣昨日与几位勋贵进行了沟通,他们之中大多数人已认识到新政的重要性,表示愿意配合。儿臣也向他们传达了父皇对于支持新政之人的嘉奖之意。”
朱棣满意地笑了笑:“很好,太子办事得力。朕再次重申,对于支持新政的勋贵和大臣,朕绝不吝啬赏赐;而对于那些阳奉阴违、暗中使坏的人,朕绝不轻饶。”
朝堂上的气氛逐渐严肃起来,大臣们纷纷表态,愿意支持新政。
散朝之后,朱棣回到乾清宫,刚坐下,便有太监来报:“陛下,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求见。”
朱棣说道:“让他们进来。”
不多时,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快步走进乾清宫,行礼之后,刑部尚书说道:“陛下,经过臣等初步调查,那信件虽未明确指向幕后主谋,但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信件的纸张材质特殊,是京城一家老字号店铺所售,臣等已派人去调查购买记录。”
大理寺卿接着说:“陛下,除此之外,送信之人虽称不知幕后指使,但从他的言行举止来看,应该还有所隐瞒。臣等打算加大审讯力度,争取早日从他口中得到有用线索。”
朱棣沉思片刻后说道:“你们的调查方向是对的。但审讯之时,不可滥用刑罚,以免屈打成招。一定要谨慎行事,务必尽快查出幕后主谋。”
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领命后便退下了。
朱棣坐在龙椅上,陷入了沉思。这时,徐妙云从内室走了出来,轻声问道:“陛下,早朝情况如何?刑部和大理寺那边可有进展?”
朱棣将早朝的情况以及刑部和大理寺的调查进展告知了徐妙云。
徐妙云说道:“陛下,既然有了线索,相信很快就能真相大白。不过,在这期间,也要注意防范,莫要让幕后之人狗急跳墙。”
朱棣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望着宫外的景色,说道:“皇后放心,朕已安排锦衣卫加强巡逻,皇宫内外戒备森严。朕倒要看看,那些人还能耍出什么花样。”
徐妙云走到朱棣身旁,目光柔和却透着坚毅:“陛下,臣妾觉得此事或许可以和编撰大典之事结合起来。”
朱棣微微转头,一脸疑惑地看向她:“皇后此言何意?新政调查与编撰大典看似并无关联,如何结合?”
徐妙云微微一笑,解释道:“陛下,编撰大典需要召集众多文人学士,这其中不乏各地有才学之人。我们可以借这个机会,广开言路,让天下文人各抒己见。一来能丰富大典内容,二来或许能从他们的见解中发现新政推行过程中隐藏的问题,甚至说不定还能得到有关此次阴谋的线索。”
朱棣听闻,眼睛一亮,拍手称赞道:“皇后果然心思缜密!这确实是个一举多得的好办法。天下文人来自五湖四海,消息灵通,他们说不定能察觉到一些朝廷难以发现的细节。”
徐妙云又接着说道:“而且,通过编撰大典,也能让天下人看到陛下重视文化、求贤若渴的胸怀,进一步凝聚人心。对于新政的推行,也能起到正面的推动作用。”
朱棣点头称是:“皇后提醒得及时。朕这就命礼部尽快拟定编撰大典的具体事宜,广贴告示,招募天下有才之士进京参与。”
正说着,门外太监高声通报:“陛下,太子求见。”
朱棣应道:“宣他进来。”
太子朱高炽匆匆走进殿内,行礼之后说道:“父皇,儿臣刚得到消息,京城几家商铺联合起来,以新政影响生意为由,准备罢市抗议。”
朱棣眉头紧皱,怒声道:“这些人好大的胆子!竟敢以罢市威胁朝廷。太子,你怎么看此事?”
朱高炽思索片刻后回答道:“父皇,儿臣觉得这背后或许有势力在暗中推动。这些商铺平日里经营状况尚可,新政虽有调整,但并未对他们造成实质性的重大损失,突然联合罢市,定有蹊跷。”
徐妙云看向朱棣,说道:“陛下,此事不可硬来。若是强行镇压,恐怕会引发更多事端。不如先派人去与这些商铺代表沟通,了解他们的诉求,再做打算。”
朱棣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皇后所言有理。太子,你即刻安排几个得力之人,去与商铺代表谈判。听听他们到底有何诉求,但也要明确告知他们,罢市绝非解决问题的办法,朝廷推行新政是为了国家长远发展,他们应该以大局为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