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衣人微微颤抖,犹豫片刻后说道:“陛下,小的是一名普通百姓,受人指使来给一位大人送这封信。小的并不知道信里写了什么,也不清楚具体是怎么回事。”
朱棣怒喝道:“一派胡言!受人指使?受何人指使?不说实话,朕立刻将你处死!”
黑衣人吓得瘫倒在地,连忙说道:“陛下饶命!小的真不知道指使之人是谁。只知道有人在街边找到小的,给了小的一些银子,让小的把信送到指定地点。”
徐妙云轻声对朱棣说:“陛下,看此人模样,不像是在说谎。或许背后另有主谋。”
朱棣点点头,对侍卫说道:“仔细搜查此人身上,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线索。再去他所说的指定地点,看看能否找到送信的对象。”
侍卫领命后,立刻对黑衣人进行搜查,可并未发现其他有用线索。
朱棣看着黑衣人,说道:“暂且将他关押起来,待查清真相后再做处置。”
待黑衣人被押下去后,朱棣对徐妙云说道:“皇后,看来新政推行的阻力比朕想象中还要大。这背后不知道隐藏着多少阴谋。”
徐妙云神色凝重:“陛下,此事必须彻查到底。揪出幕后主谋,才能让新政顺利推行。而且,我们也要加强皇宫的防备,以防有人对陛下不利。”
朱棣紧紧握住拳头:“朕定要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不论是谁,敢阻挡新政推行,朕绝不姑息!”
徐妙云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陛下,此次事件或许是个契机。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在朝堂上向众臣表明您推行新政的决心,同时警示那些妄图暗中破坏新政的势力。”
朱棣眼神坚定地点点头:“皇后所言甚是。明日早朝,朕便要向群臣说明此事,让他们明白朕推行新政的决心坚如磐石,不容置疑。”
徐妙云又道:“另外,对于这信件之事,可让刑部和大理寺联合调查。这两个部门一向公正严谨,或许能从信件入手,找到一些关键线索。”
朱棣抚着胡须,沉吟道:“好,朕会下旨让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全力彻查。希望能尽快找出幕后黑手,给朝廷和百姓一个交代。”
此时,徐妙云轻轻叹了口气,说道:“陛下,新政推行以来,虽有诸多困难,但臣妾看到了民间百姓对新政的期待。不少地方的百姓在新政的扶持下,生活有了改善。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定能看到新政给大明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朱棣脸上浮现出一丝欣慰的笑容:“皇后,你总是能看到这些细微之处。百姓的期待就是朕推行新政的动力。为了大明的百姓,朕哪怕历经千难万险也绝不退缩。”
忽然,朱棣像是想起了什么,对徐妙云说道:“皇后,朕记得你曾提及要编撰一部大典,收录天下各类书籍知识。如今新政事务繁忙,这事儿倒被朕搁置了。”
徐妙云微笑道:“陛下还记得此事,实乃幸事。臣妾觉得编撰大典一事意义重大,不仅能将我大明乃至天下的知识文化汇聚一堂,流传后世,也能彰显我大明的昌盛繁荣。即便新政事务繁多,此事也不应荒废。”
朱棣点头赞同:“皇后所言极是。待新政推行稍稳,朕便着手安排此事。找几位学识渊博的大臣主持,召集天下文人墨客共同参与,争取编出一部前无古人的大典。”
徐妙云眼中闪烁着光芒:“如此甚好。陛下圣明,有陛下支持,这部大典定能成为我大明的光辉巨着。”
朱棣感慨道:“皇后,朕这一生,有你相伴,诸多难题都能迎刃而解。不论是新政推行,还是编撰大典,有你的建言献策,朕心里踏实。”
徐妙云深情地看着朱棣:“陛下乃大明之主,心怀天下。臣妾不过是尽些分内之事,能为陛下分忧,为大明贡献绵薄之力,是臣妾之幸。”
就在这时,殿外的更鼓声传来,夜已深沉。朱棣站起身来,说道:“皇后,时辰不早了,今日商讨诸多事宜,也该早些休息,明日早朝还有诸多政务要处理。”
徐妙云微微欠身:“陛下早些安歇。” 两人携手走向内殿,武英殿中的灯火在夜色中渐渐熄灭 ,却仿佛预示着大明在新政道路上即将迎来新的曙光 。
次日清晨,朱棣身着明黄色龙袍,神色威严地端坐在奉天殿的龙椅之上。
众臣朝拜完毕后,朱棣目光冷峻地扫视着朝堂,缓缓开口道:“昨日,朕得知一件大事。有人竟敢在京城之中,暗中传递与新政相关的信件,妄图破坏新政推行。朕推行新政,是为了我大明江山社稷,为了天下百姓,岂容这些宵小之辈肆意捣乱!”
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大臣们交头接耳,纷纷猜测此事背后的主谋。
这时,一位年迈的大臣出列,拱手说道:“陛下,新政推行以来,确实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但臣相信,大多数臣子都是衷心拥护陛下新政的。还望陛下明察,莫要因个别之事,寒了忠臣之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