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缓缓驶入军地转运站,一个由体育馆仓促改造的临时站点。
门口,两个穿迷彩大衣的哨兵把枪往怀里拢了拢,没查证件,直接挥手放行。
巨大的穹顶下,暖气早已停供,冷风吹动着悬挂的宣传横幅,发出“啪啪”的声响。
这里原本是举办大型赛事的足球场,政府耗资四个多亿打造,如今却看不到运动员的身影,只剩下寒风在空旷的看台间呼啸。
巨大的电子记分牌黑着屏,下方的LED广告屏还定格在灾难前的促销画面。
一个笑容灿烂的女孩举着新款手机,背景是蓝天和白云。
隔着一条马路的家具城更是一片狼藉。
玻璃门被砸得粉碎,门口堆着被遗弃的床垫和床头柜。
展厅里,标价19万9888的真皮沙发被划开了半尺长的口子,米白色的高档海绵被掏得七零八落,露出底下光秃秃的木架。
张涵在车厢里整理了一下衣领,把帽檐压低,在这种三教九流都有的转运站,露太多情绪容易惹麻烦。
可眉峰那点拧着的忧愁,怎么压都压不住。
灾难的影响早已渗入骨血,绝非民生凋敝、军备吃紧那么简单。
而是像一张无形的巨网,将各行各业都缠裹其中,有人坠入深渊,也有人在绝境中寻得生机。
家居行业几乎销声匿迹,来自南方的林场断了,木材运不过来。
皮革厂停了工,连做沙发扶手的料都没了。
下游更惨,要么早早贴了封条,要么在最初的混乱里被抢搬一空,连柜台都被拆走当柴烧。
饭都吃不饱,谁还顾得上买沙发添家具?手里攥着点钱粮才踏实,那些虚头巴脑的“安逸”,早没人稀罕了。
还有他一路过来见到的新能源电车,更是成了实打实的笑话。
零下三十度的天,满电续航直接砍半,跑不了二十公里就趴窝,更要命的是十有八九的充电站都断了电,路边扔着不少灰扑扑的车壳子,有的连轮胎、电池都被人拆走了,说是能卖钱换吃的。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能源和煤炭行业的“逆势复苏”。
据说国营煤矿的工人如今不仅能按时领到口粮,还能分到额外的防寒大衣和暖手宝,谁能想到,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里,昔日不起眼的“黑疙瘩”,反倒成了托底的活路。
“下车排队登记!前面禁止通行!”
一声粗粝的喝令从车窗外传来,卡车猛地刹住,两个端着枪的士兵正站在车头前。
没等车里人反应过来,后车厢的门就被一把拉开,“动作快点!都下来!”
张涵动作麻利的跳下去,顺着士兵的手势排队往前走,目光不经意间扫过足球场。
原本的草坪早被碾成了泥地,密密麻麻扎着上百顶墨绿色帐篷。
空地上,有裹着破军大衣的老百姓,有背着背包的零散士兵,还有几个抱着孩子的女人,冻得瑟瑟发抖。
“兄弟,辛苦辛苦!”
旁边传来献媚的声音,张涵瞥了一眼,是高个子少尉,正从怀里掏出那包华子,弓着背往旁边卫兵手里递,“抽根烟暖暖身子,这鬼天气冻得人骨头疼。”
卫兵斜着眼扫了下烟盒,没接,下巴朝登记点抬了抬:“少来这套,先去排队。”
“哎哎!”少尉陪着笑,硬是把烟塞到卫兵口袋里,“我就打听两句,这满地的人都是安置的?看这帐篷,得有上千号吧?”
卫兵终于接过烟,摸出打火机点上,吸了一口才说:“一半是撤下来的难民,还有些是来等亲人的家属,哭着喊着不肯走,只能先安置在这儿,每天发两顿热食保活命。”
“那这开销可不小啊!”少尉咂了咂嘴,眼神里透着点算计,“是市里全担着?还是……”
“市政府出大头,硬把我们部队也拽进来分摊。”卫兵翻了个白眼,语气不满,“本来就是地方的活儿,现在倒好,我们的后勤物资都要匀出来,炊事班昨天还说米快不够了。”
少尉连忙点头附和:“可不是嘛!我们从前线撤下来也没带多少东西,还得麻烦你们多照顾……”
“别扎堆闲聊!都过来领号!”
一个戴红袖章的中年男人走过来,手里攥着一把圆形塑料牌,脸拉得老长。
张涵跟着人群上前领了块,上面用马克笔写着“209号”,墨迹还晕着点。
转过头时,那少尉正凑在卫兵身边,低声说着什么,手还在口袋里摸,估计是想再掏点东西。
队伍顺着侧门往里走,走廊墙壁上还贴着半张足球明星海报,边角卷着灰。
尽头的球员休息室里,原本的衣柜全被拆了,换成拼起来的长条木桌,上面摆着七八台旧电脑,键盘敲得噼里啪啦响。
穿深制服的女职员对着屏幕核信息,两个穿文职军装的年轻人蹲在地上整理登记表,时不时对着麦克风喊:“187号!187号在哪儿?到你登记了!”
“在这儿等着,念到号再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雪中孤城:疫病封锁下的末日求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雪中孤城:疫病封锁下的末日求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