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座,我们向哪个方向撤离?”
韩复榘脑中浮现东海省的地图,快速思索。
东面肯定是不行的。
胶州外面已经出现日军,往那边撤离将会遭到日军的两面夹击。
而那边是海岸线,到时候避无可避,所有队伍大概率只能下海喂鱼。
“往南!”韩复榘下令道。
孙桐萱快速瞟了一眼地图后问:“钧座,是要往徐州方向走吗?那里地处要道,我军完全可以借助枣庄一带地形构筑防御工事。
钧座这一步走得妙!”
最后,还不忘捎带脚拍一句马屁。
韩复榘却摇摇头说:“不,去曹县!”
“曹县?”
“没错,徐州是日军必争之地,我们到了那里必然会受到重点关照,不如去曹县来得好。”
韩复榘从地上捡起一根树枝,画了几个圈分别代表几个城市。
对东海省地图熟稔于心的孙桐萱立刻心领神会。
“这里是济州城,这里是徐州。”
随后,韩复榘又在南面稍远的地方画了一个方块:“这个代表金陵,边上的就是上沪,金陵和上沪是日本人的战略目标,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占领的要地。”
孙桐萱点头表示认可,但目前的他还不知道韩复榘要说什么。
韩复榘沿着济州-徐州-金陵-上沪画了一条线,然后说:“这条线就是津浦路,徐州就是津浦路的重要据点,如果我们选择这里去当日军的绊脚石,那结果只会是被一脚踢开。”
“所以……我选择徐州西边的曹县,我军可以在那里休整。
作为攻略目标,曹县应该在徐州之后,日本人不会那么疯狂焦急地进攻我们,上峰问责,我们也可以用曹县距离徐州不远,可以守望相助的借口来搪塞。
最重要的是,曹县靠近陇海线,我军随时可以继续撤退到豫省,随后继续转移到山城。”
孙桐萱神色异样。
好家伙,自己这位司令是一点不想跟日军碰上啊!
出于职业军人的操守,他还是向韩复榘建议道:“钧座,现在日军补给不足,我军如果在枣庄一带布防,等到日军轻兵冒进,未必不能予以迎头痛击!”
“你是不是傻?”韩复榘不满地看向孙桐萱,斥责道:“我说了几遍了,要是弟兄们都跟日军拼光了,那我们就彻底没价值了,到时候可能连命都保不住!”
“而且整个大夏的海岸线可都是在岛国海军的掌控之下,凭借海上的运输线路,这支日军南下过程中压根就不会缺少补给!”
孙桐萱默默低头。
韩复榘的命令不符合他心中作为军人的职业操守,但奈何他是对方提拔上来的,本就欠着恩情,而且又是自己的顶头上司。
所以不好反驳,只能在沉默中点头,认可了对方的军事调动。
9月23日,矶谷廉介命令第39联队强渡黄河。
本来,按照方面军的作战计划,是要等到十二月份的时候,等黄河结冰以后,东海省守军失去黄河天险再强攻的。
但矶谷廉介等不及了,于是下令一个联队试探性渡河进攻。
但他也没想到,仅仅是两艘小船,几挺机枪就让一段黄河的守军退却。
步兵第39联队长沼田大佐顺势下令,让部队架设浮桥迅速渡河。
面对空无一人的防守,39联队的渡河行动几乎不费吹灰之力。
当矶谷廉介听到39联队向他汇报,已经在黄河对岸建立起稳固阵地后甚至还有些不可思议。
难不成自己在做梦?
其实这一切还要源于韩复榘的补充命令。
为了最大化保存实力和兵力,他下达了不要和日军交战的命令。
而为了不违抗上级命令,驻守部队也只能撤退。
再说他们也乐得如此。
毕竟交战就是要死人的。
以小鬼子的火力和凶残程度,真打起来不知道还能有几人活下去。
矶谷廉介不知道东海守军轻易退却的内幕。
但他知道,自己决不能错过如此天赐良机。
“酒今君!”矶谷廉介叫来参谋长。
后者立正站好。
“看一下我师团前线部队补给状况如何?是否允许继续追击?”
“嗨!”酒今大佐领命后翻开手里的公文夹,“由于行军仓促,我军前线部队——济州城的第39联队和胶济线的长平大队仅有三天的携行补给。
弹药方面,由于敌人未发一枪,我军所有攻势并未遭受顽强抵抗,所以步枪手人均弹药还在50发以上。”
“哈哈哈——”听到这,矶谷廉介忍不住发出讥讽的笑声:“真是可笑,堂堂军人,竟然连抵抗都不敢……我真希望大夏的军阀、军头们都是这种货色,而非白远那种硬骨头!”
酒今大佐:“师团长阁下,我军只是没有遭受顽强抵抗,而非没有遭遇抵抗。
据前线回报,第22师师长谷良民仍在率部抵御我军,只是其部所属不到三千人,被我军一个大队直接击溃而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开局德械师,从伪军到独裁元首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开局德械师,从伪军到独裁元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