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说,你不一定要马上去做一个什么朝廷的大官,你要想办法生长在王家,因为世界上只有王家能够继承国王的位置。你今天不是生长在王家,你再怎么努力,你难不成宰相你还可以继承国王的位置吗?不可能。因为你种性不对。就是说,我们要先把佛心为己心,把自己的因地跟佛陀的果地,拉到一个随顺的情况。虽然不一样,但是至少是随顺,叫做随顺真如,或者讲随喜真如,都可以。那么这个花的时间就很多,你要不断去听闻,去读诵,但是你绝对值得。因为这《法华经》是顿超的法门,你不走这条路,那你就要走漫长的生灭道路去了,漫长。
所以大家要把这个精神弄清楚。它的精神就是,想办法让你自己变成王子。虽然他年纪很小,但是他的功德超过三代的老臣的宰相。因为你是王子,这个地位不可取代,是这个意思。这个圆顿种性的重要,我们从<随喜功德品>看得更清楚。
我们看下一品,法师功德品。
先看附表第六十页,附表第四十三,“法师功德品”。先看第一段的解释品目。
一、解释品目
“法师”者,即受持、读、诵、书写、解说,五种法师也。此五种行,始从“名字”,通于“分证”,皆得为之。前品已明随喜功德,今品则广举五事,随其一事行成,未来皆得清 净六根,故名< < 法师功德品> > 。此举果以劝修因也。
什么叫<法师功德品>呢?
先看“法师”这两个字。这个法师,就是你能够做到这五个法门:第一个,受持。你听完《法华经》以后,你要把它核心的观念怎么样?一心三观,正念真如,一念的随喜,这个核心思想要受持在心中。然后呢?然后回去就做功课,或者读,或者诵,或者书写,或者为人解说。你能够做到这五种法门,就是五种法师了。当然这个五种法师,它不是说五个都要修。它的意思随修一法都可以,随修一法。那么这五种行,它是从名字位,到观行位,到相似位,到分证位都可以修。
前面的<随喜功德品>,讲到名字位跟观行位的一念随喜,“今品则广举五事”,就是前面的五种法师,随其任何一事行成,未来皆得六根清净位,故名<法师功德品>。它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现在假设是名字位,我们听闻《法华经》以后一念随喜,然后呢?然后我们怎么进步呢?就是我已经听闻,从听闻的角度已经到极限了,那我希望从名字位到观行位,从观行位到相似位。《法华经》的果地功德出现,是到相似位才是果地功德,名字位、观行位都是因位。那你从因位要到相似位,六根清净位,你必须要走这五条路,修这五个法门,就是受持、读、诵、书写、解说。你要找一个法门来不断地净法熏习,才可以从你的因位而到达果位。透过五种法师的修学,而趋向于未来的相似位的功德,是这么一个情况。
我们看第二段的“经文要义”。
二、经文要义
(一)前文迹门宏通,所说“法师品”,是赞美一心所起万行之人法。今本门宏通,所说“法师功德品”,是赞美万行会归一心之功德,即是清净六根,而亲证法华三昧之前方便,使令六根之见闻觉知,近似于佛。
在前面的迹门流通当中,我们有个<法师品>,<法师品>讲到五种法师,就前面的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它是赞美我们能够透过理观的智慧而称性起修。修什么?修五种法门,来赞美它的人法,能修的人跟所修的法。就是因地修五种法门。
到了本门流通的时候,讲到果地的功德了。<法师功德品>,就是前面你修五种法门,最后成就六根清净位的法师功德,叫做万行会归一心。“亲证法华三昧之前方便”,法华三昧当然出现就是分证即佛,要法身成就以后才有法华三昧。那么这个六根清净位的法师功德,是在内凡位,所以叫前方便,只是六根的见闻觉知相似于佛,跟佛差一点。差什么呢?我们到经文再说。
所以迹门的法师是因地,这个本门的<法师功德品>是果地,透过五种法师而成就法师功德。
我们看第二段。
(二)众生六根之性,即是如来所证之妙真如性,本自周遍圆融。故《楞严经》云:元是一精明,分为六和合。但此妙真如性,须借五种妙行,获得六根清净,方能显发,所谓“修德有功,性德方显”。以此宣说,令见闻者,深信法华有大势力,凡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决定无疑。
众生六根的本性,当体就是诸佛所证的如来藏妙真如性,本自周遍,本自圆融。真如本性是无形相的,那么我们不断地去观照它,随顺它,那怎么知道有效果呢?它有效果的时候会告诉你。它怎么通知你呢?你的六根会产生变化。因为这个六根就是真如本性的六个窗口,它起作用的时候,它直接反射到六根去。所以,当我们不断地去观照真如、去随喜真如的时候,那你的内心如果自性功德开显的时候,你的六根就会变成周遍而且圆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妙法莲华经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妙法莲华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