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壬二的“颂听法劝人功德”。看第一段。
若有劝一人 将引听法华
言此经深妙 千万劫难遇
即受教往听 乃至须臾闻
斯人之福报 今当分别说
世世无口患 齿不疏黄黑
唇不厚褰缺 无有可恶相
舌不干黑短 鼻高修且直
额广而平正 面目悉端严
为人所喜见 口气无臭秽
优钵华之香 常从其口出
前面随喜转教,是观行位的随喜。这以下讲随喜,这个是名字位的随喜。先讲到“劝人听法”。就假设有一个人,他想听经,他还不但一个人,他还劝一个人跟他去,“将引听法华”,又善巧方便地去赞叹《法华经》,去引导一个人跟他一起去。“言此经深妙,千万劫难遇。”他说,这个《法华经》是讲到佛陀的因果,佛陀的因地是智慧,果地是佛德,把这个《法华经》一佛乘的因果简单地描述一下,而且赞叹它难遭遇。那么对方接受以后,就跟他一起去了。去了听多少呢?“乃至须臾闻”,很短暂的时间。
那么这个劝的人,这个福报就不可思议了。因为你不但是理观,你还有发心。你发心劝人,所以你这个心量是很大的。从这个相由心生的角度,你来生的福报就有改变了。“世世无口患”,生生世世口气清香不臭秽,也不长脓疮。牙齿也不会稀疏黄黑,嘴唇也不会太厚也不会萎缩,也不会缺坏,端正美好,没有这种可恶之相。舌头也不干涩,也不黑不短。鼻子高挺、修长、正直,额头宽广平正,而且面目端正庄严。这个就是福德庄严之相。总而言之,“为人所喜见”,这一种大福德的相状,人人看到都起欢喜心。口气不但没有臭秽,还有这个优昙钵花之香,这种清净高雅的香味,“常从其口出”,就是这个福德庄严之相。
我们看第二段的“自往听经”。
若故诣僧坊 欲听法华经
须臾闻欢喜 今当说其福
后生天人中 得妙象马车
珍宝之辇舆 及乘天宫殿
假设你是自己听经,你没有带人,就自己去听经。你是怎么听经呢?“若故诣僧坊”,这个很重要,就是你自己要先作意要去听经。那么听经的时候听多长呢?“须臾闻欢喜”,乃至于短暂的时间产生信解,产生随喜,欢喜。“今当说其福”,你来生这个下品的象马车乘,富贵家;中品的珍贵的辇舆,这个王族;上品的生在天宫。就前面说的,从你的领受法义的浅深跟听闻妙法的广略,分成三品。
我们看第三个,分坐与人。
若于讲法处 劝人坐听经
是福因缘得 释梵转轮座
你如果在法会的现场,“劝人坐听经”,可能有些人突然来,你劝他安坐,很可能位置也不够,你就把座位分一半给他坐。你这个劝人听经的人,福德因缘也是分成上中下品,下品转轮圣王,中品释提桓因,上品的大梵天王,就是有这个权势。因为你有利他,你的发心比自己听经发心更大。
看第四段,具听修行。
何况一心听 解说其义趣
如说而修行 其福不可量
何况你听完经以后,不但是信解随喜,解说其义理,能够受持一心,重点就是下面——“如说而修行”。你不但是一个礼拜来听两次经,你回去还做功课,还每天读诵、书写等等。那么你未来的功德,那就不是人天福报了,你未来的功德你就要看下一品了,<法师功德品>,六根清净位。所以你这个就不像人天福报那样只是一时的快乐,你的六根的功能彻底转变了。就净法熏习。
这个<随喜功德品>很强调一念,一念的信解,一念的随喜,而且都是未及事修,就是你还来不及事修,然后就成就种种的功德庄严。这个地方我们前面说过了,因为你最大的功德就在你内心,所以你不断地去观照它,你就是不思议熏,不思议变。你不断地去把内心的真如,一种沉睡的真如把它唤醒。所以这个地方等于是,我们前面说过,《法华经》是自力门,果地教,就是你等于是“即众生心,投大觉海”,直接进入到你的自性功德海去了。净土法门是投入弥陀的本愿功德海,这他力。
所以,我们修《法华经》,你要有一个思想准备,你要有一个宏观的思想,就是你不能在乎一时的安乐,你成就圆顿种性非常重要。圆顿就是说,你因地圆满了,果地才能够顿超。就是,你可能前半段,你会花很多时间在建立你的一念随喜、一念的信解的理观上,而且在学习中还要包括你不断地读诵,但是一旦你的圆顿种性成立以后,那就是你表现的时候了。你开始启动的时候,那叫做大白牛车,叫顿超了。
顿超你看六根清净位就知道,他还没有证得法身,他几乎就有法身的功德,几乎就有了。就是所有的果证,藏通别三教没有一个是在内凡位就出现功德的,没有。只有《法华经》,内凡相似位他的六根就不可思议了,就跟一个佛陀几乎一样,他的眼睛也看到佛法界,他通于十法界了。所以印光大师说:“王子坠地,功超群臣。”这是讲圆顿法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妙法莲华经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妙法莲华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