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彬并非突发奇想给陈晓娜打这个电话,他答应过郑雨,要打电话拜托陈晓娜关照一下郑晨。这个电话郑雨也可以打,不过郑雨觉得自己在陈晓娜面前的力度还是不如何志彬,何志彬也觉得只有自己打才更合适。
郑晨几乎是和何志彬一起动身的,也算是避开了邻里的议论。他不是一个人动身,而是与事先约好的同学,一共五位,其中有一位名叫曲小强,他有个堂哥叫曲玉强,曲玉强出去的早,四年前就进入深圳宝安一家电子厂工作,这人踏实、能吃苦,很快就做到了管理岗位,在厂里也算是个老人,人际关系、职务和收入早就今非昔比。这次,正好厂里有空缺,曲玉强想起堂弟高考失利,就赶紧打电话让弟弟过来,没想到一下子过来了五位,所幸老板们很欣赏曲玉强,就把五个人都收下了。
高中生,如果放在福田和罗湖这样的市区,可能会面临就业难的困局,在电子厂却是香饽饽,尽管这样,老板们的意思,还是想先放在普通岗位上磨练一下,优胜劣汰,看看最终能剩下谁,最终剩下的才可以委以重任。
到了工厂,他们五个都被安排在流水线上,每天差不多要工作12个小时,说不上累,但是重复的工作总会令人生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五个人里就剩下了郑晨和曲小强,其他三位同学觉得这样的日子过于枯燥,他们不想就此来耗费自己的青春,三个人都去了市区谋事。
曲小强的性格和堂哥一样,也可能是家族遗传,都属于求稳型的那一类人。
来的五个人里,曲小强和郑晨在学校时的成绩都不错,两个人也都是复读生,都是属于高考失利,与另外三个人也就有了疏远。
另外三个,不是复读生,他们高考失利全是因为平时成绩一般,考后再无复读之心,正好听曲小强说有机会到深圳工作,他们这才跟了过来。三个人也是有共性的,都会耍些小聪明,总觉得电子厂里的那些活不过是些低廉的劳动力工作,既无乐趣,亦无挑战。三个人早就通过一些影视剧或是邻居的哥哥姐姐们描述这深圳的花花世界,心思早不在电子厂,之所以呆在这里,不过是想等熟悉了这个地方之后再去谋求其他机会。
也可能是复读高考失利的缘故,曲小强和郑晨都开始学会了思索人生。在他们看来,来深圳电子厂工作就像是去武汉或是别的城市上大学一样,只要肯沉下心,哪里都是学堂,而且这电子厂能所学到的知识并不一定比学校里差。
两个人在其他同学离开后便相互鼓励,彼此支撑着电子厂的生活,他们约定,至少要在这里干满四年,就当是在一所社会大学里走了一番,四年之后,再看各自的成长寻求发展。
因为有这样的目标支撑,两个人的表现变得比之前更加突出,这样的表现早就被老板们看到,再加上知识的涵养令两人在工友群中有些鹤立鸡群,其中有个老板是位香港人,是最早一批来深圳投资的港商,这人叫张君,除了电子厂之外,他还有在罗湖有一家贸易公司。
这两年,临近香港回归,作为对外窗口,深圳的对外贸易不断增长,张君的贸易公司也是颇获受益,正因为这样,人手上就明显短缺。
深圳虽然人才济济,但是还是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尤其是懂外语的人才,这可是对外贸易的关键,张君虽然英语很好,但是一个人终是精力有限,这也限制了公司的发展。他也一直在物色人选,华强路的人才市场已经跑了不知道多少趟,但终究还是空手而归,要么就是,找到了人,但待不了几天,那个人就耐不住其他诱惑离他而去。
张君从一开始就看中了曲小强和郑晨,不仅是两个人的形象好、做事认真,最关键的是他听另一个合作人讲到一件事。
前段时间张君接了一单海外订单,秘书发到工厂时忘了加注中文,那天正好厂里的翻译被他调到罗湖办公室来做事,办公室里没有一位可以读懂英文的。负责接收订单的工作人员以为负责生产安排的人能看懂,就没有打电话找张君,这下可难为了这位负责人,他也就初中水平,别说英文,中文的理解能力都有限,以往的订单都是翻译好的,订单里的内容都是格式化,再加上配有中文,不用认真理解也能明白。可是这一次不同,这个订单明显在格式上有了变化,负责人有些吃不准,他也担心出现错误,但是这个人又很好面子,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看不懂英文,以前订单上虽然附有中文,但毕竟中文还在,所以底下的人都觉得他很厉害,再加上这人平时也有些小聪明,跟着几位老板也学了一些零星的单词,虽然不知道如何拼写,不知道具体的本意是什么,但是老板们讲这些单词的时候是夹掺在中文中的,他能凭借着小聪明猜出几分意思。现在好了,这种情况下这位负责人有些慌乱。
慌乱归慌乱,这位负责人毕竟也是电子厂的老人,再加上生产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这也锻炼了他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他想到了曲玉强曾经跟他说过堂弟英文很好的事情,就找人把曲小强叫到了办公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柒零后生活志之春意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柒零后生活志之春意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