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数千里之外的长安城,大明宫。
唐宪宗李纯,正皱着眉头,看着一份来自不良人的密报。
密报的内容很简单,只有寥寥数语:武威郡王郭昕,已于日前离开长安,携家眷部曲,返回西北。
“郭昕走了?”李纯放下密报,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御案。
一个郡王离开京城,本不是什么大事。
但郭昕不同。
他是大唐军方的一面旗帜,是忠诚的象征。
当初李纯力排众议,将他从西北召回,封赏安抚,就是为了向天下昭示朝廷对有功之臣的态度,同时,也是为了将郭昕这枚重要的棋子,掌握在自己手中。
有郭昕在长安,郭家的军队,以及那些遍布朝野的郭氏门生故吏,就会安分守己。
有郭昕在长安,远在西北的李唐,行事多少也会有些顾忌。
这是一种微妙的政治平衡。
可现在,郭昕走了。走得如此突然,如此干脆。
这背后,代表着什么?
是郭家对朕的决定有所不满?
还是……李唐与郭家之间,出现了我们不知道的变故?
李纯的眼神,变得深邃起来。
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李唐。那个让他既欣赏又忌惮的年轻人。
自从李唐横空出世,整个大唐的西疆,便成了一个巨大的变数。他就像一个棋盘外的棋手,用一种所有人都看不懂的方式,搅动着风云。
先是闪电般收复河西陇右乃至整个西域,而后又突然偃旗息鼓,搞什么经济建设。
电厂、铁路、电报局……等诸般神物他似乎根本不当回事,谁想要谁都可以拿钱买拿物资换。
好不容易让郭昕离开安西大都护府回中原探亲,顺势成为连接朝廷和西北王府之间的桥梁,怎么突然间就把郭昕给弄了回去呢?
难不成是西北发生了什么变故?
“陛下,郭皇后求见。”一名内侍小心翼翼地禀报道。
“哦?让她进来。”李纯心中一动。
很快,身着华服,仪态万方的郭皇后,走进了书房。
“臣妾参见陛下。”
“皇后免礼,赐座。”李纯的语气温和了几分,“这么晚了,有什么事吗?”
郭皇后看了一眼皇帝,轻声说道:“陛下,臣妾今日回了一趟娘家,听闻……听闻叔父他,已经动身返回西北了。”
“嗯,朕知道了。”李纯不动声色。
郭皇后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道:“陛下,叔父一生忠勇,镇守西域数十载,九死一生。如今回京,本该颐养天年。
不知为何,却要再冒风霜,重返那苦寒之地……臣妾心中,实为不安。不知……是不是朝中有什么非议,或是……陛下对他,另有任用?”
这番话,问得极有水平。既表达了担忧,又试探了皇帝的态度。
李纯深深地看了自己的皇后一眼,心中了然。
郭家,也坐不住了。
他沉吟片刻,缓缓说道:“皇后多虑了。郭郡王乃国之柱石,朕信他,敬他,又岂会有什么非议?他想回西北,朕也准了。或许是故土难离,落叶归根吧。”
他话锋一转,看似随意地问道:“不过,朕也有些好奇。郡王此去,是西北王府的意思,还是他自己的意思?朕听说,那位西北王,最近在治下搞出了不少大动静啊。”
郭皇后心中一凛,立刻明白了皇帝的真正意图。
皇帝关心的不是郭昕,而是李唐!
“这个……臣妾就不知了。”
郭皇后连忙答道,“不过,臣妾听家中子弟说,西北王对叔父敬重有加,以师礼待之。前番还特意送来许多新奇之物,说是能让叔父延年益寿,缓解旧伤。”
“哦?新奇之物?”李纯的兴趣被提了起来。
“是。”郭皇后道,“据说是一种名为‘青霉素’的神药,对金疮感染有奇效。还有一种能自行发热的‘暖宝宝’,贴在身上,可御风寒。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西北王府那边,似乎总能拿出些闻所未闻的东西。”
李纯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神药?奇物?
那个李唐,给人的感觉,越来越神秘,越来越深不可测了。
他沉默了许久,才对郭皇后说道:“皇后,你明日再回一趟郭府。替朕,也替你自己,好好问一问。朕想知道,郭家,到底是如何看待那位西北王的。也想知道,郭昕此番回去,究竟所为何事。”
“朕不希望,大唐的武威郡王,变成某人的私家臣子。”
最后一句话,已然带上了一丝帝王的冷厉。
“臣妾……遵旨。”
郭皇后心中一颤,躬身应道。
她知道,平静的湖面下,已经暗流汹涌。一场围绕着西北的政治风暴,正在长安悄然酝酿。
……
新沙州,王府。
夜已深,但战略推演室依旧灯火通明。
李唐站在巨大的世界地图前,地图上,一个个红色的标记,从西北出发,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一路向西,延伸至遥远的波斯湾,甚至指向了更西方的君士坦丁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晚唐:开局一条船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晚唐:开局一条船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