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图继续流转,画面中呈现出这个文明跌宕起伏的发展史诗。
每一次文明的火花刚刚燃起,就会被三颗恒星无情的引力撕碎。
当恒星A与B形成短暂双星时,行星会被甩向恒星C,地表温度骤升至两千度。
而当三体引力重新平衡时,行星又会被抛入极寒深空。
文明就在这样的轮回中不断重生与覆灭。
地壳深处,考古层堆积着二十七次文明的遗骸:
第三纪文明建造了横跨大陆的引力稳定器,却在三星连珠时被潮汐力碾成齑粉;
第九纪文明研发了行星引擎,试图驾驶母星逃离,却在启动瞬间引发地核坍缩;
第十五纪文明将整个族群数字化,却在恒星耀斑中失去了量子存储矩阵。
然而,每一次文明覆灭后,总会有幸存者从岩浆海中爬出。
它们收集前辈的遗骸,将失败的教训编码进基因记忆。
整个种族如同不死鸟,在灰烬中一次次重生。
它们的终极目标从未改变,寻找永恒的栖息之地。
为此,文明分裂为两大派系:
"改造派"在地心建造了横跨地核的超级计算机"盖亚",试图计算三体运动的终极规律。
它们培育出能吸收恒星能量的太空藻类,梦想着有朝一日驯服三颗太阳。
"远航派"则打造了数以万计的方舟,每艘方舟都搭载着文明的全部记忆。
这些流线型的金属种子利用引力弹弓效应,不断尝试突破三星系统的桎梏。
最悲壮的是第二十三纪文明。
它们同时启动了两个计划:在赤道建造环绕行星的超级加速器,试图制造人工虫洞;
同时向宇宙发射了携带反物质炸弹的探测器,准备在必要时摧毁一颗恒星来稳定系统。
然而,这些前赴后继的文明最终都在三星系统的残酷法则前折戟沉沙。
第二十七纪文明的盖亚计算机,已占据地核三分之一体积,其量子芯片阵列能同时模拟十万种引力模型。
当三百名科学家在地幔观测站,见证到第一条稳定引力公式诞生时。
恒星A突然爆发X射线耀斑,携带高能粒子的恒星风以每秒2000公里的速度扑向行星。
地表温度在十分钟内突破1500℃,岩浆海掀起数百米高的海啸,将赤道带的超级加速器冲成扭曲的金属麻花。
盖亚的冷却系统在高温中瘫痪,核心处理器连续发生十七次量子比特坍缩。
储存的三千万亿字节数据,如雪花般融化在数据流中。
第十三支方舟舰队,曾距离三星系统引力边界仅0.03光年。
两千艘方舟组成的菱形阵列,正利用恒星B的引力弹弓加速。
却恰逢恒星A与恒星C形成临时双星。
突如其来的引力潮汐,让行星轨道倾角骤变27度,舰队瞬间被拖入三星引力的死亡漩涡。
领航舰希望之种的引擎在过载中爆炸,反物质燃料泄漏形成的湮灭波纹吞噬了整支舰队。
漂浮在太空中的文明存储器里,最后一段通讯记录是舰长颤抖的声音:
"引力参数...出现混沌突变...我们正在被拉回母星轨道..."
当第三十次文明覆灭的余烬,还在地壳裂缝中闪烁,幸存者们在岩浆湖底召开了最后的议会。
他们的金属躯体已严重锈蚀,纳米传感器阵列80%陷入瘫痪。
曾经争论不休的两派代表,此刻肩并肩浸泡在600℃的液态金属中,将文明的全部精华浓缩成十二块量子晶体。
晶体镌刻过程持续了七十个行星日。
最精细的蚀刻光束来自恒星爆发时捕捉的高能粒子,每一道纹路都包含着二十万代祖先的基因密码。
他们在地核最稳定的引力平衡点,建造了十二座四面体碑林。
每座碑林都配备了自动修复的引力锚点,能在行星碎裂时将晶体弹射向宇宙深空。
当最后一座碑林启动反重力装置时,全体幸存者集体吟唱起源之歌。
声波在液态地核中激起千层涟漪,将文明的执念化作次声波向星际传递。
如今,当李长生的时空道韵拂过晶体,那些凝固在量子态中的记忆如活过来的星辰。
每个晶体内都封存着同一段文明留言。
用七十三种宇宙基础粒子波动编码的绝望呐喊:不要靠近三体系统,不要重蹈我们的覆辙。
而此刻,悬浮在庭院中的黑盒正微微震颤,仿佛还在为那个永不屈服却终究破碎的文明悲鸣。
星图渐渐暗淡,晶体中的光芒如潮水般退去。
庭院中陷入长久的沉寂,只有防御阵法外偶尔掠过的星尘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江傀缓缓垂下头颅,胸腔处的灵能引擎不自觉地调节至静默模式,这是傀儡生命表达哀悼的方式。
小青手中的茶盏不知何时已滑落在地,青瓷碎片在梧桐叶影中泛着微光。
她的手指无意识地紧握成拳,指甲深深陷入掌心,却浑然不觉疼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长生:从乞丐开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长生:从乞丐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