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蛇其实真不多,靠近河边儿、山根儿或者树林的地方,偶尔会有其踪影闪现。
沈家两位公子“大侠”一般往前走着。刚好走到了路与河并行的一段,路旁的草就更加茂盛了,绿得有些发黑了。
突然,兄弟俩右侧高高的草丛平白无故被分开了一道缝儿,草向两旁倾斜倒去。
这条草缝儿在向前缓缓延伸,几乎和小山、小岭行走的速度相同,紧紧跟在兄弟俩的身后。
在草稍矮的地方,一个高昂起来的蛇脑袋清晰可见。
野鸡脖子!
有一种蛇,被当地牧民称之为“野鸡脖子”。因为它的脖子有着红绿斑纹,而且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和野鸡的脖子上有羽毛一样,故此得名。这种蛇很难缠,如果被招惹到了,它是会追人的。而且在草地上速度极快,可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草上飞”了。
牧民在草原上碰到这种蛇就算被追也不怕,手里的长鞭打蛇那是一打一个准儿。而且有人还说,碰到蛇追人就离开草丛往碎石多的地方跑,蛇怕石头尖儿割肚皮,就不敢追了。这招儿好不好使还有待考证。可此时,这条足有成人大半个肩展长的“野鸡脖子”正盯着两位小小的“剑客”。
小山和小岭对身后的危险毫无查觉。“野鸡脖子”把它漂亮得有些扎眼的脖子抬得更高了,这是要进攻的前奏……
…………
二十分钟到了,骑马的、骑摩托车的人准时返了回来。大家都没有言语,不用问就知道没有找到。
人不下马、车不熄火,准备着随时出发。
董静已经浑身瘫软了,红霞和荷花等人赶紧抱住她。
马阿拉坦仓站起身说:再给沈福打电话!
董静是打不了这个电话啦,红霞就从她兜里掏出手机,拨通了沈福的号码。
沈福的手机响了,正在骑马狂奔的他根本听不到。
…………
“野鸡脖子”吐了吐长舌信,似乎是在吞咽口水。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两位并不知情的小“剑客”听到了前方传来的马蹄声——哒哒哒,哒哒哒……
马跑得飞快,骑手还在不停地用鞭子抽打,四蹄飞扬、尘土卷起。
小山毕竟大一些,有一定的预见性,拉着弟弟就往路的左侧躲去。
这俩孩子毕竟还小,根本不懂得右侧通行的交通规则。恰恰就是这不合常规的一躲,真就把右侧草丛中的危险暂时躲了过去。
说来也巧,骑马飞奔赶来的正是沈福——小山、小岭的爸爸。
沈福一眼就看到前边那两个孩子就是自己的儿子,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赶紧勒了勒缰绳,让马减速。
牧人的眼睛尖啊。突然,沈福看到了草丛中那个立起来的蛇脑袋!这家伙开始转向,准备穿过道路袭击孩子!
沈福刚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双腿一夹、两后脚跟儿一磕马肚皮,这是提速前进的命令!
刚要减速的马可能都蒙了,这主人咋又要让跑呢?执行命令吧,四蹄较劲,一个加速就冲了出去。这一瞬间,沈福早已是右手提缰,把马鞭换到了左手,在离“野鸡脖子”只有一丈远的地开始身子前倾下俯、高高举起马鞭,完成这一整套动作后,就已到了“野鸡脖子”跟前!
“啪——”
沈福浑身的力量都集中在了左手臂,狠狠的一鞭下去!有焦急、有愤怒,这一鞭的力道足以把一根铁锹把打折!
一招致“敌”,堪称完美。“野鸡脖子”被抽翻在地,几乎就断成了两截。
紧勒缰绳,马向前缓冲了一段才停下,沈福跳下马转身跑了过来。小山和小岭这才看清来人正是自己的爸爸。
沈福对俩孩子没说什么,先掏出手机给董静打电话,告诉说自己已经见到孩子了,一根毫毛都没少,马上就回去。
董静又惊又喜,大家都长松了一口气。谁也没有走的意思,都聚在一起等这父子三人回到萨仁台,亲眼见到两个孩子安然无恙才会安心。
小山和小岭有些傻掉了,一动不动地看着爸爸把死蛇用棍儿挑着找个土坑埋了。
沈福抱起小山、小岭放在马背上,三人同骑一马赶回萨仁台嘎查。这期间小山和小岭不敢说一句话,沈福也没说话。
当三人回到嘎查时,大家纷纷上前问候,表达着担心和庆幸。董静抱着两个孩子就开哭,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举起的巴掌落在孩子身上一点儿都不疼……
沈福感谢大家的关心和帮忙,并把刚才路遇孩子、打死“野鸡脖子”的事儿学说了一遍。
人们唏嘘不已,都觉得很后怕。连说亏得沈福赶得太巧了,万一再晚到一步,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
又一个清晨降临了草原。
太阳还没有睡醒,白阿吉奈和马托娅就早已醒来。此时的草原是宁静的,鸣叫了一夜的草虫,开始了短暂的场间休息,牛马羊等也抓紧日出前的最后清凉时刻,美美地打上一盹儿,来个回味悠长的“回笼觉”。值了一宿夜班的大黑狗“哈日”放松了警惕,上下眼皮不时地打架,偶尔脑袋一低嘴巴就杵地了,这才一激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草原有座蒙古包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草原有座蒙古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