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正阳那份精心准备的“筹码”经由王多鱼、张扬、黄列奇三人之手,呈递到各自家族真正掌舵人的案头后,事情的发展果然如李正阳所预料的那般顺利。 这些在商海沉浮数十年的老人精,果然支持他们的计划,只说了一句“按计划行事吧,注意分寸”,便为这场针对长河实业的精准反击拉开了序幕。
李正阳策划的并非你死我活的殊死搏斗,而是一场旨在“恶心”对手、持续放血、削弱其锐气的商业缠斗。 核心目标直指长河实业集团在内地最核心的板块——房地产开发。
非常“巧合”的是,王多鱼家族掌控的亿达集团,恰好是国内地产领域数一数二的巨头。 于是,在接下来两个月里,全国各大城市土地储备中心的拍卖会场,出现了一幕幕令人玩味的景象:
每当长河实业内地分公司的代表举牌竞价某块心仪的地块时,亿达集团的代表总会几乎在同一时间,不紧不慢地举起号牌,报出的价格永远只比长河实业的出价“高一口”——一个刚好卡在拍卖规则最低加价幅度上的数字。
这种“如影随形”的抬价,目的明确:并非真要夺地,而是将地块价格推高一个令人肉疼的档次。一旦价格被抬升到亿达内部评估的“利润临界点”之上,亿达集团便会毫不犹豫地停止叫价,微笑着看着长河实业以远高于预期的价格“成功”摘牌。
短短两个月,类似的情景在全国各地的拍卖会上演了不下九次,导致长河实业的拿地成本凭空增加了近百亿华币!这不仅直接侵蚀了其未来利润,更严重打乱了其战略布局和资金周转计划。
长河实业内地的分公司老总被气得暴跳如雷,亲自致电亿达集团董事长抗议,指责这是“恶意竞争”。 然而,王多鱼的父亲在电话那头语气平淡,却绵里藏针:“陈总言重了,土地公开拍卖,价高者得。亿达参与竞价,完全是正常的市场行为,符合规则。贵司若是觉得价格过高,大可以放弃,何必过度解读?”
吃了几次闷亏后,长河实业也试图反击。 他们改变策略:在亿达跟价后,他们不再小幅加价,而是故意大幅抬升一轮价格,然后迅速停止叫价,企图反将一军,让亿达高价吃进地块。
然而,亿达集团对此根本不为所动,应对得游刃有余:
如果长河实业只是常规地“一口价”式加价,亿达就继续跟抬,直到触及自身成本底线便潇洒退出,风险可控。
如果长河实业企图“钓鱼”,大幅抬价,亿达则立刻选择沉默,冷眼旁观长河实业自己用高价拍下地块,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这一连串的组合拳下来,长河实业在内地的地产扩张步伐受到了严重阻碍,拿地成本显着上升,效率大打折扣,内部士气也深受打击,可谓被“恶心”得够呛。
与此同时,在张扬这边,报复行动也在另一条战线同步展开。 张扬的父亲出于义气和对李正阳“筹码”价值的认可,也动用了家族的酒店资源。在沪海,但凡有长河实业控股的高端酒店,张扬家族旗下的酒店管理公司便会迅速在其附近选址,要么收购现有物业进行升级改造,要么直接新建更加豪华、设施更先进、服务更贴心、且定价更具竞争力的酒店。明眼人都看得出,这就是赤裸裸的针对性竞争。结果立竿见影,原本常年保持高入住率的长河系酒店,生意一落千丈,经常出现入住率不足一半的惨淡局面。
或许有人会问,王家和张家如此明目张胆地针对长河实业,难道不怕对方的报复吗?
答案是:他们确实不太担心。
首先,商业竞争本就是常态。 亿达与长河在地产领域,张扬家族与长河在高端酒店领域,本就是潜在的竞争对手,以往只是维持着表面的和平。如今将竞争摆上台面,属于商业规则内的博弈,无可厚非。
其次,实力对比并非悬殊。 长河实业虽在港岛和海外实力雄厚,但在内地市场,其根基和影响力并非无法撼动。王家和张家在内地经营多年,人脉、资源深厚,并非软柿子。
最关键的是,李正阳提供的“筹码”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让两家掌舵人看到了更大的格局和利益所在,使他们有信心去承受并化解长河实业可能的反扑。
收拾了主要帮凶长河实业,李正阳的下一个目标,自然转向了最初的导火索——陈海及其背后的陈秘书长。 按照常理,动体制内的人风险极高,但李正阳凭借前世的记忆,深知几个月后高层将发生重大变动,陈秘书也要倒大霉。他之前通过李长春放出的风声,很可能已经加速了这一进程。因此,此时动陈家,非但不是冒险,反而可能是在配合上意,顺势而为。直接动陈秘书难度太大,但从那个嚣张跋扈、漏洞百出的纨绔子弟陈海入手,则要容易得多。一场针对陈海的精准打击,已在李正阳的谋划中悄然布局。
收拾陈海这个纨绔子弟,对李正阳而言,确实易如反掌。 原因无他,陈海在沪海的做派实在是过于张扬跋扈,毫不遮掩。他出行必定是轰鸣的超跑,住所不是顶级别墅就是五星级酒店的总统套,浑身上下从腕表到腰带无一不是奢侈品牌限量款。这种近乎炫富的嚣张,早已将他变成了一个活靶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2005:我给校花洗袜子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2005:我给校花洗袜子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