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船继续南下,水乡风光愈发旖旎动人。
这日午后,船只在一处风景尤为清幽的码头停靠。与之前商贾云集的喧嚣码头不同,此地显得格外宁静,岸上绿树成荫,远处可见白墙黛瓦、飞檐翘角,掩映在苍翠之中,仿佛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早有数人等在码头上,为首的是一位身着青色直裰、头戴方巾、约莫五十余岁、面容清癯、气质儒雅的老者。他身后跟着几个同样文人打扮、气质不俗的中年人或青年。
见到钦差仪仗,老者上前几步,从容不迫地躬身行礼,声音温和清朗:“老朽沈墨言,恭迎钦差大人舟车劳顿,莅临寒舍‘退思园’。闻大人南下巡狩,途经敝地,老朽与几位友人冒昧相邀,恳请大人移步园中小憩,品茗论道,亦让寒园蓬荜生辉。”
这位沈墨言,言语举止间透着读书人的风骨与淡泊,并无丝毫谄媚之态,但其名号,连林晚昭这种“外来户”都隐约觉得耳熟,似乎是一位极有名望的退隐大儒或是书画大家。
顾昭之对此等清流名士显然颇为敬重,难得地露出了些许温和神色,还了一礼:“沈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本官途径贵地,能得先生相邀,幸何如之。如此,便叨扰先生了。”
“大人客气,请——”沈墨言侧身引路。
一行人下了船,沿着一条清幽的碎石小径,穿过一片茂密的竹林,眼前豁然开朗。
只见一座占地颇广、匠心独运的园林呈现眼前。园内亭台楼阁、假山池沼、曲径通幽,布置得极为雅致,一草一木、一石一水皆透着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与金万福那种豪商园林的炫富感截然不同。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墨香和花草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林晚昭跟在随行人员队伍里,看得眼花缭乱,只觉得一步一景,眼睛都快不够用了。这哪里是“寒舍”,分明是顶级艺术豪宅啊!
沈墨言将众人引至一处临水的水榭中。水榭四面轩窗敞开,窗外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湖中荷叶田田,虽已入秋,仍有残荷亭亭玉立,别有一番风韵。榭内布置清雅,墙上挂着意境深远的山水画和笔力虬劲的书法作品,案上摆放着古琴、香炉和插着时令花草的瓷瓶。
几位作陪的文人名士也与顾昭之见了礼,彼此寒暄,谈论的多是诗词书画、风物人情,气氛融洽而高雅。
林晚昭在一旁听得云里雾里,只觉得这些文化人说话引经据典,好听是好听,就是有点费脑子。她的注意力更多地被水榭角落一张紫檀木大案上摆放的茶点和水果吸引了。
那茶点做得极其精致,是各种小巧玲珑的花形糕点,颜色淡雅,栩栩如生,旁边还配着几样看起来就很清爽的时令鲜果。
沈墨言笑道:“得知大人前来,老朽特意嘱咐厨房备了些粗茶淡饭,皆是园中自产的蔬果所制,清淡寡味,恐难入大人之口,还望大人海涵。”
顾昭之谦和道:“先生过谦了。山野清味,返璞归真,乃是最难得的。本官一路行来,正需些清淡饮食涤荡肠胃。”
很快,便有青衣小僮悄无声息地送上香茗。茶汤清亮,香气清幽,入口回甘。
接着,真正的重头戏——素斋宴席开始了。
菜肴一道道被送上,皆是素菜,却做得极为考究,堪称艺术。
“山水豆腐”: 洁白如玉的嫩豆腐被雕刻成层峦叠嶂的山峰模样,淋着极淡的琥珀色芡汁,如同山间清泉流淌,上面点缀着一两粒枸杞作为“红日”或“亭子”,意境十足。
“荷塘小景”: 用蒸熟的紫薯泥做成莲蓬,绿豆糕做成荷叶,旁边配以用糖水浸过的清脆藕片和几颗鲜嫩的莲子,栩栩如生,仿佛将一片小小荷塘搬到了盘中。
“素烧鹅”: 用油豆皮层层包裹香菇、笋丝等馅料,卤制而成,色泽酱红,形似烧鹅,口感咸鲜富有层次。
“罗汉斋”: 选材十八种时令鲜蔬、菌菇、豆腐制品,用料丰富,味道调和,虽是杂烩,却摆放得整整齐齐,色彩缤纷。
“翡翠羹”: 用最新鲜的菠菜或荠菜榨汁,混合豆腐泥或薯粉做成,色泽碧绿欲滴,口感滑嫩,清香扑鼻。
每一道菜都极其注重食材的本味、颜色的搭配以及意境的营造,几乎舍不得下筷。
顾昭之品尝之后,亦是赞不绝口:“沈先生园中庖厨,手艺已入化境。将寻常蔬果做出如此意境与美味,令人叹服。本官今日真是口福不浅。”
沈墨言捋须微笑:“大人喜欢便好。园中厨子跟随老朽多年,别无他长,唯肯在‘用心’二字上下功夫罢了。”
林晚昭在一旁也是看得目瞪口呆,口水暗流。这素斋做得太漂亮了!而且闻着就清香诱人。她仔细品尝着分到自己面前的每一道菜,心里暗暗佩服:这火候、这调味、这造型,果然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江南的饮食文化,真是深不可测!
然而,品尝了几道之后,她作为一个厨子的职业毛病又犯了。这些素斋美则美矣,味道也极好,但或许是过于追求“清雅”和“意境”,调味都极其清淡,几乎尝不出什么咸味,吃多了几口,难免觉得有些……过于寡淡,仿佛少了点能刺激味蕾、让人欲罢不能的“灵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成难民小厨娘把腹黑侯爷逗笑了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穿成难民小厨娘把腹黑侯爷逗笑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