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室之内,檀香袅袅,气氛融洽。两人论道片刻,彼此间的距离感已消弭大半。
岳不群见时机成熟,便不再迂回,神色一正,说明了来意:“陶天师,实不相瞒,岳某此次冒昧来访,乃是受陆炳陆大人所托。听闻寻找《紫极真龙诀》之事已有眉目,但似乎遇到了难处,需要帮手,故而陆大人让在下来此,听候天师吩咐。”
陶仲文闻言,微微颔首,脸上并无意外之色,反而意味深长地看着岳不群,问道:“陆大人想必也已告知道友,此事……道友是有选择余地的,可以选择拒绝?”
岳不群点了点头,坦然道:“陆大人确实如此说过。”
“那么,”陶仲文目光平和,却带着一丝探究,“道友此刻前来,心中可是已有了决断,愿意接下此事?”
岳不群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微微蹙眉,说出了心中的疑惑:“不瞒天师,岳某此刻心中亦是疑惑。我其实并不清楚具体需要我做些什么。只是心中思量,锦衣卫麾下,能人异士辈出,人才济济,何等样的人物没有?然而陆大人却并未从锦衣卫内部遴选,反而找到了我这个江湖中人。”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锐利起来,继续分析道:“我岳不群一介江湖武夫,所能倚仗的,无非是这身还算过得去的武功。陆大人特意寻我,想来……所需要的,正是我这‘九品下’的实力?难道真的仅仅是因为这个原因?”
听到岳不群这番清晰而精准的推断,陶仲文眼中不由得精光一闪,脸上露出了毫不掩饰的赞赏之色,他抚须轻笑,语气中带着几分遇到明白人的欣慰:
“呵呵……没想到道友亦是眼光如此毒辣之人,竟能从这细微之处,窥见其中关窍。不错,陆大人寻你,确有此意。”
此时陶仲文对岳不群的称呼,已在不经意间从稍显客气的“岳先生”,悄然转变为了更为亲近、带着同道认可的“道友”。这一细微变化,显是他对岳不群的智慧与洞察力表示了高度的认可。
然而,陶仲文接下来的话,却让岳不群的心猛地一沉。
“不过,道友只猜对了一半。”陶仲文收敛了笑容,神色变得凝重起来,“我们眼下遇到的困难,确实急需九品境界的高手相助,而且……确切地说,是不止一个。”
“不止一个?”岳不群眉头瞬间紧皱。九品高手,放眼整个江湖乃至朝廷,都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任何一个都足以坐镇一方,影响局势。寻找《紫极真龙诀》竟然需要动用不止一位九品高手?那地方究竟是龙潭虎穴,还是修罗战场?
他心中升起一个猜测,试探着问道:“听天师此言,莫非……所需人手,天师这边已然筹集了大半,只是尚缺岳某这一人,便可凑齐?”
若真是如此,虽然难度极大,但至少说明朝廷尚有底蕴,事情尚有可为。
然而,陶仲文却给了他一个更加出乎意料,甚至堪称荒谬的答案。
只见陶仲文缓缓地、极其无奈地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苦涩:“非也。并非尚缺道友一人。而是……我们目前,连一个人选,都拿不出来。”
“一个都拿不出来?!”岳不群闻言,几乎是脱口而出,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惊讶!
这怎么可能?!
大明立国近二百年,疆域万里,人口亿万,藏龙卧虎,人才济济!纵是江湖之中,明面上为人所知的九品高手,掰着手指头算,也至少有一掌之数!更何况朝廷坐拥天下资源,网罗各方奇人,怎么可能连一个九品高手都抽调不出来?
他立刻想到了陆炳:“陆大人他本人,不就是一位实打实的九品中高手吗?有他出手,何事不可为?”
陶仲文深深叹了口气,那叹息声中充满了身不由己的无奈与现实的重重掣肘:
“道友有所不知啊。并非朝廷一个九品高手都没有,而是……没有一个能在此刻抽身前往!”
他开始详细解释这看似荒谬的局面:“陆大人身为锦衣卫都指挥使,执掌诏狱,侦缉天下,权责何等重大?如今两位皇子接连遇刺,朝野震动,陛下震怒,多少双眼睛盯着锦衣卫?他必须坐镇中枢,统筹全局,更要时常伴随圣驾左右,以备咨询,护卫周全,岂能轻易离京?”
“此外,”陶仲文继续列举,“九边重镇,如辽东、蓟州、宣大等地,皆需顶尖高手坐镇,以震慑塞外强敌、弹压地方豪强。这些坐镇边军的九品同道,更是关系国本,牵一发而动全身,绝不可能轻易调动。”
他摊了摊手,脸上是实实在在的无奈:“至于其他几位……或有要职在身,或行踪飘渺难寻,或……唉,总之,眼下竟是真的无一可用之人能够前往那处险地。”
岳不群听完陶仲文这番解释,默然无语。
他这才真正明白,为何陆炳会说出“可以选择拒绝”的话,为何陶仲文会如此郑重其事。原来朝廷这架庞大的机器,看似力量无穷,但在某些特定时刻、针对某些特定任务,竟然也会陷入如此捉襟见肘的窘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笑傲之岳不群当主角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笑傲之岳不群当主角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