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谷营”的阴影,如同秋日里挥之不去的湿冷雾气,沉沉地笼罩在林谷上空。巡逻队带回来的零星消息——远处山梁上偶尔闪过的可疑反光、林间陌生而谨慎的足迹、乃至猞猁小组用信鸽传回的“目标活动频繁”的简讯——都无声地诉说着迫近的威胁。谷内的气氛,也因此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铁匠铺的锤声似乎更急,护卫队操练的号子更加嘹亮,连往来运送物资的队员们,脚步也快了几分。
然而,就在这外患压境、人人自危本该是最容易滋生恐慌的时刻,林凡却做出了一个出乎许多人意料的决定。他没有一味地强调备战,反而将目光投向了林谷那些看似“柔软”的地方。
这一日,在由旧食堂改建而成的议事厅内,林凡召集了所有核心成员。屋外,水力锯木厂发出规律而有力的轰鸣,屋内,气氛却有些凝重。
“诸位,”林凡开门见山,声音沉稳,“‘河谷营’是悬在我们头顶的刀,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必须磨快自己的刀,筑高自己的墙。”他话锋一转,“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若只有锋利的刀和坚固的墙,我们林谷,与那‘河谷营’的山寨,又有何本质区别?”
众人一怔,连一向只关心刀剑的铁叔也抬起了头,露出思索的神色。
“一个势力,筋骨血肉固然重要,但若没有自己的魂魄,便只是一具空壳,遇到真正的风浪,很容易就从内部垮掉。”林凡的目光扫过姜宓、墨恒、阿竹等人,“我们需要一种东西,能让所有人心甘情愿地把这里当成家,而不仅仅是避难所;能在面对强敌时,不仅因为恐惧而战,更因为守护家园的信念而战。我们需要铸造属于我们林谷自己的‘魂’——我称之为‘林谷之风’。”
他走到一块新制的黑板前,用石灰石制成的笔,写下了五个词:诚信、勤奋、创新、协作、秩序。
“这五个词,不是空话。”林凡转过身,语气坚定,“我们要让它们活过来,融入到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里,变成我们林谷人做事的原则,甚至是本能。”
文化建设的第一步,林凡选择了一场极具参与感的“林谷首届技能大比武”。
消息由各小组长传达下去,立刻在谷内引起了轩然大波。比武项目涵盖了方方面面:护卫队有射箭(分固定靶、移动靶)、个人格斗、小队战术配合及山地越野;工匠组则细分木工(看谁刨的木板最平直光滑)、铁器打磨(刀刃的锋利度与耐久度)、砖坯制作(速度与合格率);农业组有垦荒速度赛、作物辨识(尤其是杂草与幼苗的区分);连内务部也设置了物资快速清点、账目准确核算等项目。
一时间,谷内各个角落都充满了积极备战的氛围。护卫队的训练场上,下了值的队员也不肯休息,自发地加练射箭,互相切磋格斗技巧,争论着哪种小队阵型更有效。铁匠铺里,往日里只闷头干活的工匠们,开始互相交流打磨的心得,甚至有人偷偷改进了夹具的角度,以期在比武中脱颖而出。农田边,老农们拉着年轻人,不厌其烦地指着各种植物讲解,这可是实打实的经验,关乎脸面。就连仓库里,也时常看到负责记录的少年们凑在一起,练习快速珠算和物资分类。
比武大会选定在一个晴朗的日子,地点就在谷内最大的打谷场及周边区域。几乎所有的谷民都放下了手头非紧急的工作,前来围观,气氛热烈得如同过节。
射箭区,箭矢破空的“咻咻”声与命中靶心时的喝彩声、惋惜声此起彼伏。一个名叫二牛的年轻护卫,在移动靶项目中表现出色,五箭四中,赢得了满堂彩。
工匠区内,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不绝于耳。参加铁器打磨的工匠们,赤着膊,汗流浃背,全神贯注地对付着手中的铁片,力求在速度和质量上都做到最佳。木工组那边,则更显耐心和细致,刨花飞舞间,木料的纹理渐渐清晰光滑。
最有趣的是农业组的作物辨识,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农当裁判,拿出各种极其相似的幼苗和杂草,考校着年轻人们。有人自信满满却指鹿为马,引来善意的哄笑;也有人沉着冷静,对答如流,赢得众人敬佩的目光。
林凡、姜宓、铁叔等人穿梭在各个赛场,亲自观看。林凡不时停下脚步,与参赛者交流几句,询问某个改进工具的灵感来源,或称赞某个战术配合的巧妙。姜宓则细致地观察着每个人的表现,在她随身携带的木牍上记录着亮点。
颁奖仪式将气氛推向高潮。优胜者们得到的物质奖励并不丰厚,或许是一把刻有“优胜”字样的精良匕首、一套更称手的木工工具、或是一块用上好木料雕刻、象征着荣誉的令牌,以及在贡献点上的一定倾斜。但当他们从林凡或铁叔手中接过奖励,面对周围人群由衷的掌声和欢呼时,那种被认可、被尊重的荣誉感,让这些朴实的汉子们激动得满脸通红,手足无措。
林凡在总结时,特意点名表扬了几个典型:表扬了护卫队一个小队在战术配合中的默契(协作);表扬了一位老木匠在比赛中使用了自己改进的划线工具,大大提升了效率(创新);也表扬了农业组几位年轻人虚心求教、勤奋识记的态度(勤奋)。他没有空谈大道理,而是将这些价值观与具体的人和事紧密联系起来,让它们变得可知可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铁器时代:从零开始的工业革命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铁器时代:从零开始的工业革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