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棡在窗边的软榻上坐下,揉了揉眉心,叹了口气:“朝会上倒是没什么,论功行赏,定了北伐的调子。只是散朝后去坤宁宫,又跟老头子……咳,跟父皇,话不投机半句多。”
他简单提了提与朱元璋那算不上冲突的冲突,以及马皇后在其中的转圜。
常清韵走到他身后,伸出纤纤玉指,力道适中地为他按摩着太阳穴,柔声劝慰:“陛下是天子,亦是严父,王爷性子刚直,偶尔言语冲撞,也是难免。好在母后深明大义,总能从中调和。王爷日后……还需稍加忍耐才是。”
她的指尖带着微凉和恰到好处的力度,缓解了朱棡精神上的紧绷。
他舒服地闭上眼,向后靠了靠,感受着那份细腻的关怀。
“忍耐……”他喃喃道,“清韵,有时候我真觉得,在这应天府,在这皇宫内外,时时刻刻都需要忍耐。反倒不如在太原,或是战场上,来得痛快。”
“妾身明白。”常清韵的声音如同春风,“但这里是权力的中心,是天下瞩目之地。王爷志存高远,有些磨砺,是必经之路。”
她停顿了一下,声音更低了些,“况且,树欲静而风不止。即便王爷想忍,只怕……东宫那边,也未必肯让王爷安稳。”
朱棡睁开眼,握住她放在自己肩头的手,将她拉到身前,凝视着她清澈的眼眸:“你也看出大哥的心思了?”
常清韵依偎在他身边,低声道:“太子殿下身为储君,王爷却屡立军功,声望日隆,他心中有所忌惮,也是人之常情,此次北伐,王爷还需谨慎,既要为国建功,亦要……懂得藏锋。”
“藏锋……”朱棡咀嚼着这两个字,嘴角勾起一抹复杂的笑意,“谈何容易。北元不是纸糊的,战场上刀剑无眼,若要取胜,岂能不尽全力?更何况,老头子……父皇他要的是能为他扫平北患的利剑,而不是一把懂得藏锋的装饰品。”
他心中暗道,更何况自己还有系统任务,还有想要守护的人,一味藏锋,只会让自己陷入被动。
常清韵深知其中艰难,轻轻叹了口气,将头靠在他的肩上:
“无论如何,妾身与妙云妹妹,永远站在王爷身后。只愿王爷凡事三思,平安为上。”
晚膳是在常清韵房中用的,菜品精致而清淡,符合夏日养生之道。
朱棡胃口不错,常清韵则细心地为他布菜,间或聊些王府庶务,或是徐妙云孕期的一些趣事,气氛温馨而宁静。
用罢晚膳,天色已彻底暗了下来。王府各处陆续点起了灯笼,晕黄的光晕在夜色中连成一片。
朱棡没有再去打扰徐妙云,便宿在了常清韵这里。
烛光下,常清韵为他卸下冠冕,解开繁复的朝服,换上轻便的寝衣。她的动作轻柔而熟练,带着一种夫妻间经年累月的默契。
“清韵,”朱棡看着她专注的侧脸,忽然开口,“若是……若是有一天,我与大哥之间,真的到了无可转圜的地步,你会怕吗?”
常清韵为他整理衣带的手微微一顿,抬起头,目光沉静而坚定地看着他:
“自妾身决定跟随王爷的那一天起,无论是生是死,是荣是辱,妾身的心意,从未改变过。”
她的话语没有慷慨激昂,却带着一种磐石无转移的决然。
朱棡心中震动,伸手将她紧紧拥入怀中。常清韵的这份沉静与坚韧,总是能在他心绪不宁时,给予他莫大的安慰和支持。
他嗅着她发间熟悉的淡雅香气,低声道:“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红绡帐暖,烛影摇红。夜色渐深,晋王府也渐渐沉寂下来,唯有巡夜的护卫规律的脚步声,偶尔打破这片宁静。
然而,无论是已然安睡的朱棡,还是宫中仍在批阅奏章的朱元璋,或是东宫之中可能也在盘算着什么的朱标,心中都清楚,随着二次北伐决策的落地,大明王朝洪武七年的这个夏天,注定不会平静。
更大的风浪,正在遥远的北方草原,以及近在咫尺的朝堂之上,悄然酝酿。
而晋王朱棡,已然身处这风暴眼的中心。
夜色如墨,将晋王府深深笼罩。寝殿内,烛火早已熄灭,只余窗外廊下悬挂的气死风灯透进些许朦胧的光晕,在光滑的地板上投下模糊的影。
朱森躺在床榻外侧,呼吸均匀绵长,似乎已然沉睡。
身侧的常清韵却并未立刻入睡,她侧卧着,在黑暗中静静凝视着夫君模糊的轮廓,耳边回响着他睡前那句带着一丝不确定的问话,心中思绪翻涌。
她伸出微凉的手指,极轻极轻地拂过他微蹙的眉宇,仿佛想将那无形的忧虑抚平。与太子对立……这条路何其艰难,她比任何人都清楚。
那不仅是兄弟阋墙,更是与国本、与父皇心中那杆秤博弈。
但正如她所言,自她决意跟随他的那一刻起,无论是当年那个带着几分桀骜不驯的少年亲王,还是如今这个在朝堂军中渐露峥嵘的镇北支柱,她的心意,从未动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那个位置你坐到底!我等着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明,那个位置你坐到底!我等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