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时,林夏带着满身伤痕回到营地。篝火旁,小周小心翼翼替他包扎手掌的伤口,眼里满是心疼:夏哥,数据恢复了70%,但镜头组彻底报废了。林夏盯着跳动的火苗,火光映照着他疲惫的脸庞,突然想起老站长常说的话:在山里,人和机器都得学会和自然较劲。他往火堆里添了根松枝,火星腾空而起,融入漫天星辰,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不屈与坚持。
接下来的半个月,林夏白天带领队员们在陡坡上搭建鱼鳞坑。抡起铁锹时,伤口传来钻心的疼痛,但他咬牙坚持着。每一个鱼鳞坑都像是他们与荒山战斗的堡垒,承载着绿色的希望。晚上,他就打着手电筒,去马鹿村挨家挨户做工作。手电筒的光束穿透重重夜色,照在村民家斑驳的土墙上,也照亮了他坚定的身影。
王叔,您看这是土壤检测报告,他展开泛黄的图纸,上面密密麻麻的数据记录着这片土地的伤痛,表层土流失率达47%,再开荒种玉米,明年雨季......
那我们喝西北风?王婶抹着眼泪打断他,孩子考上大学,学费还没着落......
林夏沉默片刻,从帆布包里掏出个木盒。里面装着几颗椭圆形的种子,表皮泛着深褐色光泽:这是重楼,喜阴湿环境,正适合种在松树林下。县里的农业专家下周就来办培训班,合作社包收购。他的声音突然哽咽,眼前浮现出老站长最后一次巡查时的模样,老站长走前说,青山不会辜负真心待它的人......
转机出现在霜降那天。林夏正在种质资源库嫁接高山杜鹃,突然接到小周的紧急电话:夏哥!红外相机拍到云豹幼崽!他握着嫁接刀的手剧烈颤抖,冲出大棚时甚至忘记戴外套。山间的风如刀子般割在脸上,但他顾不上疼痛,一路狂奔。在海拔三千五百米的监测点,他盯着回放画面里毛茸茸的小身影,泪水不受控制地滚落——这是三十年来,云豹首次在这片区域出现,意味着生态系统正在逐步恢复健康。
随着生态系统的恢复,新的挑战接踵而至。某矿业公司带着环评报告找到镇上,计划在3号造林区开采铅锌矿。林夏知道,一旦开采,多年的努力将毁于一旦。他连续三周驻扎在镇政府,白天抱着二十斤重的监测数据奔走,向相关部门展示这片山林的生态价值;晚上熬夜整理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用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阐述保护的重要性。当他把红外相机拍到的滇金丝猴全家福摆在会议桌上时,矿企代表沉默了,他们被这片山林的生机与美好所震撼。
如今的林夏,早已从青涩的大学生成长为省级造林标兵。但他依然保持着许多习惯:每天清晨第一个检查气象数据,坚持手写工作日志,工具箱里永远备着创可贴和云南白药。他的办公室墙上,新旧两张卫星地图形成鲜明对比:左边是八年前灰白色的荒山,如同一片死寂的沙漠;右边是如今蔓延成绿色海洋的森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某个大雪初霁的清晨,林夏像往常一样巡查山林。踩在齐膝深的积雪里,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突然,他听见清脆的鸟鸣。抬头望去,一群血雉扑棱棱飞过枝头,鲜艳的羽毛在阳光下闪烁,如同一朵朵盛开的鲜花。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小周发来的视频:新一批志愿者正在培育基地嫁接珙桐树苗,年轻的脸上洋溢着朝气,眼中闪烁着对绿色事业的热爱。
林夏靠在一棵粗壮的云南松上,树干上的年轮清晰可见,仿佛是岁月的刻度。这棵树是他亲手种下的第一棵幼苗,如今已长到三层楼高,枝叶繁茂,遮天蔽日。他伸手抚摸着粗糙的树皮,恍惚间又看见老站长戴着草帽的身影,仿佛老站长从未离开,一直陪伴着他们,守护着这片山林。
山风掠过林海,卷起阵阵雪雾,远处传来滇金丝猴悠长的啼叫,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这片山林的故事。下山路上,林夏特意绕到马鹿村。村口的公告栏贴着喜报,三个孩子考上了林业大学,他们将接过守护青山的接力棒。合作社的药材烘干房飘出阵阵药香,王婶抱着孙子站在重楼种植园前,见他来了,忙不迭往他手里塞烤红薯:小林啊,等开春,咱再多种两亩黄精!
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与漫山遍野的树木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林夏知道,这片倾注了八年心血的青山,早已不再是简单的工作场所。这里的每一粒泥土,每一片树叶,都镌刻着无数人的汗水与泪水,承载着人与自然的对话。而他,将继续做这片绿色王国的守护者,让生命的奇迹,在横断山脉的褶皱里,永远延续。未来的日子里,还会有更多的挑战,但他从未退缩,因为他坚信,青山不负有心人,只要心怀希望,坚持不懈,这片山林终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不同职业,同样精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