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客气的让着,王汉臣走进了宋剑飞的指挥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巨大无比的地图,它占据了整面墙壁,让人无法忽视。这张地图绘制得非常精细,小路河流、大路桥梁一应俱全。
王汉臣对这里的地形地况再熟悉不过了,他一眼就看出,这张地图仅仅展示了藤县东面的地形战况。
地图上,三个护住藤县东门的村庄,被前后三道曲曲折折的线条连接着,仿佛是一条蜿蜒的长龙。而在这三个村子的上方,还分别标注着部队的番号。
王汉臣定睛一看,不禁心中一喜。他惊讶地发现,这三个村子竟然分别驻扎着两个团的兵力!从这些部队的军装和武器配置来看,他们绝对不是那些乌合之众的民间抗日组织,而是真正有实力的正规军。
王汉臣心中暗忖,如果这两个团真如他所料,那么这个所谓的挺进纵队至少有两千人左右的规模。想到这里,他对这支队伍的实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然而,王汉臣并没有被眼前的数字冲昏头脑。他深知,要想真正了解这支队伍的实力,还需要进一步深入调查。于是,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替自己的李长官把这支队伍拉拢过来,为我所用。
王汉臣心里暗自思忖,自己的猜测果然没错,不过也只对了一半而已。然而,另一半他显然是想多了。但无论如何,这都足以证明当初宋建飞决定采用“纵队”这个名号,确实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
双方再次客套了几句后,便按照宾主之礼各自落座。王汉臣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主位,忽然发现于学敏竟然也坐在那里,心中不禁一动,脸上随即露出一丝笑容,开口问道:“不知这位是——还请宋司令为我引荐一下。”
于学敏见状,正欲开口自我介绍,却不想宋剑飞眼疾手快,抢在他前面说道:“这位是我的政委,于学敏。”
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犹如一道晴天霹雳,在王汉臣的耳边炸响。他不禁浑身一颤,手中的茶杯险些拿捏不住,险些将里面的茶水泼洒出来。
要知道,在所有中国的大小军阀军队中,“政委”这个职称可是相当罕见的,只有北边那个红色部队才会设置这样的职位。即便是已经被称为“七路半”的卫立煌军队,也仅仅只有一个政治部而已。
他这里这种看似七拼八凑出来的军队,竟然堂而皇之地设立了政委,那说明什么?只有一个可能,这支军队已经被北面染指了。
北面什么时候已经将手伸进了苏鲁大地啦。这太恐怖了吧。
然而,就在他还沉浸在震惊之中,尚未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领会到宋剑飞意图的于学敏,毫不犹豫地再次自我介绍道:“在下的家兄便是于学忠将军。”
这句话犹如一道晴天霹雳,在王汉臣的脑海中炸响,让他的思维瞬间陷入了混乱和停滞。
他瞪大了眼睛,满脸惊愕地看着于学敏,仿佛见到了一个完全无法理解的存在。
这是一支怎样混乱不堪、错综复杂的军队啊!
他们身着德军的军服,却佩戴着二级铁十字勋章,接受着德国军事训导;
手持着老毛子的武器装备,却打着苏鲁抗日锄奸挺进纵队,这个民间武装的旗号;
而明明是一支民间武装,却设立了一个政委的职位;
而这个所谓的政委,竟然还是国府军中声名赫赫的将军于学中的兄弟!
再加上这两个人那一口标准的东北话,王汉臣只觉得自己的脑袋,像是被无数根乱麻缠绕,根本理不清头绪。
面对如此混乱的局面,王汉臣完全不知道,该从哪个方面入手去拉拢和谈判。
他原本精心准备的策略和说辞,此刻都变得毫无用处。他站在原地,不知所措,尴尬得像个木头人一样。
宋剑飞就开门见山笑眯眯的询问:“不知道王参谋到我部来是有什么指教呢?”
回过神来的王汉臣,有些结结巴巴地回答道:“呃……在下是奉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之命,前来与宋司令商议,希望双方能够齐心协力,共同抗日。
但这里是第 5 战区的辖区,每一支参与抗日的队伍,都应当听从第五战区司令部的统一调配和指挥。否则,如果各自为政、盲目行动,将会打乱整个战区对日会战的计划,这一点还望宋司令能够理解。”
宋剑飞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似有似无的笑容,缓声道:“王参谋的这番话,在下实在难以苟同啊。”
王汉臣闻言一怔,连忙问道:“哦?不知宋司令有何高见?”
宋剑飞轻笑一声,不紧不慢地说道:“我听王参谋话中的意思,似乎是想要收编我们这支军队,不知我可有理解错误?”
王汉臣脸色微变,但还是强作镇定地解释道:“这并非收编,而是为了大局着想,也是抗战的需要。
希望宋司令能够以大局为重,服从抗战的整体安排,听从第五战区司令部的调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抗日锄奸特战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抗日锄奸特战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