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副总工,混得不错啊!陈默打量着周远被晒黑的皮肤和结实的手臂,看来热带阳光很养人。
两人沿着已建成的路基散步,交流着各自近况。陈默带来了国内的消息:云端之塔获得了国家优质工程奖;张振国升任集团副总;刘浩当上了项目经理...
对了,陈默突然想起什么,我去看过周叔几次。他恢复得不错,现在能拄拐走路了。他掏出手机,展示周父在康复中心行走的视频。
看着父亲坚定的步伐,周远眼眶发热。那个曾经教会他什么是工程责任的人,如今正以自己的方式战胜着病魔。
谢谢。周远简单地说,但陈默明白这两个字的分量。
陈默离开前一天晚上,两人在营地酒吧聊到很晚。几杯啤酒下肚,陈默突然说:知道吗,我申请调去非洲项目了。
非洲?
嗯,肯尼亚铁路。像你说的,工程师应该看看更广阔的世界。陈默举起酒杯,敬下一个工地!
敬下一个工地!周远碰杯,突然想起两年前自己刚入职时的青涩。那时的他,连放线都会手忙脚乱,怎么也想不到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雨季来临后,施工面临新的挑战。连绵暴雨导致沼泽水位上涨,已建成的路基出现局部滑坡。周远带领团队日夜抢险,经常连续工作二十个小时。
一天深夜,周远在临时工棚里分析滑坡数据,电脑旁摆着父亲那枚旧徽章。李总推门进来,浑身湿透。
最新气象预报,明天雨量会翻倍,李总神情凝重,我们必须撤离低洼区的设备和人员。
周远立即召集所有小组长,部署撤离方案。当最后一批设备安全转移时,暴雨如约而至,原本的工地转眼变成一片汪洋。
幸亏撤离及时,马来西亚籍的安全官感叹,周工,你的预警救了大家。
周远摇摇头:是团队的功劳。他望着被雨水模糊的远方,想起了云端之塔的台风经历。每一次危机都是相似的——无论在哪里,工程人的首要责任永远是生命和安全。
雨停后,他们改进了排水系统,调整了施工方案。周远借鉴了父亲在青藏线的经验,结合当地特点,设计了一套综合治水措施。不仅解决了滑坡问题,还为当地留下了一套可持续利用的排水系统。
项目一周年时,周远负责的标段率先完工。庆祝仪式上,马来西亚交通部长亲自颁发奖状,称赞这是一带一路合作的典范。
周工程师,部长握着周远的手说,希望你能参与我们下一个铁路项目。
当晚,周远视频通话给父母看奖状。父亲笑得像个孩子,反复说:骄傲...我...骄傲...
母亲则红着眼眶:瘦了,那边吃得惯吗?
妈,我好着呢。周远转动镜头,展示营地食堂,今天还有红烧肉。
通话结束后,周远独自走到营地边缘的小山坡上。夜空繁星点点,远处已建成的铁路线在月光下延伸向远方。他掏出父亲那枚徽章,在手中摩挲。一年来,这枚徽章一直放在他口袋里,陪伴他度过每一个艰难时刻。
手机震动,是李总的信息:考虑一下部长的提议?下一个项目两年后启动。
周远望向星空。他知道,自己正站在一个关键节点——是继续海外征程,还是回国发展?每一条路都通向不同的未来。
但无论如何选择,有一点是确定的——他将永远以工程师的身份,建造那些连接人与人的基础设施。因为这就是他的使命,他的传承,他选择的道路。
就像父亲常说的:总得有人把路修到天边去。
山坡下,营地的灯火如星辰般闪烁。明天,太阳升起时,新的工程又将开始。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