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碑的纹路不知明灭了几万个轮回,覆盖在陈长生玉像上的墨绿色苔藓层已然厚实如铠,坚硬如铁,闪烁着黑曜石般的幽光。时间在这里失去了意义,唯有这厚重的覆盖层,无声地记录着比上一个纪元更加久远的流逝。
然而,在这近乎永恒的沉寂之下,某些更深层次的、关乎整个世界本源的变化,正在以一种缓慢却不可逆转的方式,悄然发生。
最初的变化,源自大地深处。
那自动乱结束后便一直弥漫在空气中的、淡淡的焦糊与臭氧混合的气息,正在一天天地、极其缓慢地变淡。一种更加清新、更加湿润的、带着某种未知植物清甜的气息,开始从土壤深处、从新生的水源地、从更加遥远的、未被彻底毁灭的区域弥漫过来,逐渐稀释并取代那延续了万古的死亡味道。
随之而来的是水汽。
灰白色的、永恒不变的天穹,不知从何时开始,偶尔会凝聚起一层极其稀薄的、几乎看不见的水雾。它们不再像动乱初期那样充满腐蚀性,而是变得温和,如同轻柔的纱幔,拂过墨绿色的苔原和黑色的岩石。
在某些极其罕见的、能量潮汐跌入谷底的特定时刻,这些水雾甚至会凝结成极其细微的、清凉的雨丝,无声地洒落大地。雨势极小,持续时间极短,甚至无法真正打湿厚厚的苔藓,却象征着——降水,这种生命循环中最关键的一环,正在重新回到这片死寂的世界。
雨水滋润着万物,也带来了温度的微妙变化。那永恒不变的、带着一丝阴冷的恒温,开始出现了极其细微的、周期性的波动。虽然幅度极小,远未形成四季,却是一个划时代的信号——这个世界的气候系统,正在从动乱后的“死亡稳态”中逐渐苏醒,开始尝试着进行微弱的循环!
这一切的变化,最先感知并做出反应的,是植物。
那些紧贴着地面生长的、最顽强的墨绿色苔藓,颜色似乎变得更加深沉,甚至在某些背阴湿润处,隐约泛出了一丝暗沉的蓝紫色调。它们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开始向着更高的岩石顶部、更远的贫瘠地带蔓延。
而更令人惊异的是,在那些能量露珠尤其充沛、又有微弱雨水滋润的岩石缝隙或背风洼地中,一种全新的植物,悄然破土而出!
那是一种茎秆呈暗红色、叶片如同细小鳞片、顶端会凝结出微小能量结晶的低矮灌木。它们成群生长,散发着一种淡淡的、类似于薄荷与金属混合的奇异香气。这是动乱之后,天地法则重塑下诞生的真正意义上的新物种,而不仅仅是苔藓的变种!
植物的繁盛,引来了动物的变迁。
那些甲壳上带着暗金纹路的甲虫体型似乎变大了一些,甲壳更加厚重,出现了简单的社会性分工迹象。几种翅膀更加宽大、适应在微弱气流中滑翔的新型飞蛾出现,它们不再追逐萤火虫的光芒,而是被那种暗红色灌木顶端的能量结晶所吸引。
甚至,在遥远的、靠近新生水源地的方向,开始隐约传来一阵阵低沉而富有生命力的嗡鸣——那是某种大型昆虫群落活动的声音,这是万载以来从未有过的迹象!
这一切的变迁,自然也影响到了远方那座石头城寨。
城寨的规模又扩大了,城墙更高更厚,出现了简陋的了望塔。城中居民的数量明显增多,他们似乎更好地适应了环境,脸色不再那么菜色,眼中麻木减少,多了几分属于“开拓者”的锐气与希望。
他们开始尝试走出城寨更远的距离,建立了几个外围的小型哨站。他们学会了更高效地利用那种暗红色灌木的能量结晶,镶嵌在武器和工具上,威力大增。他们甚至开始尝试驯服几种相对温顺的、新出现的大型节肢动物,作为坐骑或驮兽!
文明的齿轮,在新风的吹拂下,开始加速转动。
而所有这一切的源头,那场波及世界本源的“新风”——其最核心的波动,正来源于星碑区域,来源于那枚与天地共鸣的星辰阵核,以及那尊在永恒沉眠中,无意识引导着世界法则进行最终修复的……玉像。
他虽沉眠,其存在本身,便是这方天地最大的“定数”与“生机”。
新风渐起,万物萌苏。
法则重塑,生机暗涌。
(本章完)
喜欢长生送葬录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长生送葬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