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的内容,让朱棣彻底无语了。他坐在御座上,身体微微后仰,目光空洞地望着前方,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色。
“改道?又改道?”朱棣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愤怒到了极点,“打仗是过家家吗?行军路线能如此随意更改?”
他想起自己当年五征漠北,每一次行军路线都经过反复勘察与商议,甚至亲自率领亲兵前往前线探查地形,确保每一步都万无一失。可朱祁镇倒好,仅仅因为王振想要衣锦还乡,就随意更改行军路线,后来又因为担心践踏庄稼,再次掉头返回,数十万大军被当成了儿戏,在原地来回折腾。
“这小子到底在想什么?”朱棣的心中充满了疑惑与失望,“他以为打仗就是对着地图指一个目标,让多少人在多少时间里赶到或者拿下吗?他根本不懂战争的残酷,不懂行军布阵的门道,不懂军心士气的重要性!”
朱棣摇了摇头,心中暗道:“这小子充其量就是个千户水平,甚至连千户都不如!千户尚且知道要体恤士兵,要稳定军心,要制定合理的行军计划,可他呢?被一个宦官牵着鼻子走,反复无常,瞎指挥一通!”
“终究是没亲自打过仗啊!”朱棣的语气中满是无奈,“父皇当年身经百战,才打下这片江山;永乐靖难之役,九死一生,五征漠北,也是历经沙场;就连高炽、瞻基,也都有过带兵的经历。可这朱祁镇,自幼长在深宫,娇生惯养,从未上过战场,从未见过血与火,根本不知道战争意味着什么。”
“教也没有人教!”朱棣的心中愈发失望,“高炽在位时间虽短,却也得我多年教诲;瞻基更是英明神武,可惜英年早逝。难道就没有人好好教导这朱祁镇如何治国,如何用兵吗?让他如此昏聩,如此愚蠢!”
徐妙云看着朱棣失望的神情,心中也很不好受。她轻声道:“陛下,或许是因为宣德皇帝走得太早,朱祁镇登基时年纪太小,身边又没有得力的大臣好好辅佐,才会被王振这样的宦官钻了空子。”
朱棣点了点头,叹了口气:“或许吧。可这不能成为他如此昏聩的借口!身为天子,理应明辨是非,知人善任,可他却偏偏信任一个阉竖,听不进忠臣的劝谏,把大明的江山当成了儿戏!”
他知道,大军经过这一番折腾,已经是强弩之末,士兵疲惫,粮草短缺,军心涣散,指挥混乱,这样的军队,即便没有遇到瓦剌军,也已经是不堪一击了。败局,早已注定。
【正统十四年八月十三日,疲惫不堪的明军终于抵达了土木堡。这里地势低平,四面环山,既无险可守,又缺乏充足的水源,本不是驻军的理想之地。兵部尚书邝埜再次向朱祁镇进言,请求大军继续前行,前往二十里外的怀来城驻军。怀来城城池坚固,粮草充足,且有充足的水源,是驻军休整、抵御瓦剌军的绝佳之地。】
【可王振却再次拒绝了邝埜的建议。此时,王振的私人辎重车队还没有赶上来,他担心大军继续前行,会导致自己的财物丢失,便以“大军疲惫,需要休整”为由,下令明军在土木堡驻军。朱祁镇再次听从了王振的命令,不顾邝埜的苦苦哀求,将数十万明军驻扎在了这片绝地之上。】
【邝埜看着眼前的土木堡,心中满是绝望。他知道,这里是名副其实的绝地,一旦被瓦剌军包围,明军将插翅难飞。他跪在朱祁镇的帐前,痛哭流涕地劝谏:“陛下,土木堡地势险要,无险可守,水源匮乏,若瓦剌军前来围攻,我军将陷入绝境!请陛下务必下令,尽快前往怀来城,否则悔之晚矣!”】
【可朱祁镇却心烦意乱,对邝埜的劝谏感到极为不耐烦,下令将邝埜拖了出去。王振更是在一旁冷嘲热讽:“邝大人真是杞人忧天,瓦剌军早就被陛下的神威吓破了胆,哪里还敢来围攻我们?安心休整便是,不必如此大惊小怪。”】
【然而,王振的狂妄自大,很快便遭到了现实的狠狠打击。就在明军驻扎土木堡的当天下午,也先便率领瓦剌军主力赶到,迅速将土木堡团团包围。瓦剌军占据了四周的山头,切断了明军前往怀来城的退路,同时也控制了土木堡唯一的水源——附近的一条小河。】
【明军被围困在土木堡内,水源断绝,士兵们口干舌燥,疲惫不堪。朱祁镇和王振这才慌了神,他们没想到瓦剌军竟然来得如此之快,更没想到自己会被包围在这样一片绝地之中。朱祁镇试图下令突围,可明军早已军心涣散,士兵们毫无斗志,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击。】
【也先深知明军的困境,他并没有立刻发动总攻,而是采取了“围而不攻”的策略,想要耗尽明军的体力与意志。明军在土木堡内苦苦支撑了两天,士兵们渴得嘴唇干裂,甚至有人因为缺水而昏厥过去。粮草也早已断绝,士兵们只能靠宰杀战马充饥,可战马数量有限,很快便被吃光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历史天幕: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历史天幕:永乐大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