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日,中秋节。这本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可土木堡内的明军却陷入了绝望的境地。就在此时,也先突然派人前来议和,表示愿意放明军一条生路,条件是明军交出所有的武器装备与粮草财物。朱祁镇和王振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也先的条件,下令明军放下武器,准备议和。】
【可这只是也先的缓兵之计。他故意佯装撤退,率领瓦剌军朝着远处缓缓移动,制造出“议和成功,瓦剌军撤兵”的假象。同时,他还故意放开了通往附近小河的通道,让明军误以为可以前往河边取水。】
【被困两天、早已渴得不行的明军,看到瓦剌军撤退,又看到可以前往河边取水,顿时失去了理智。他们不顾将领们的阻拦,纷纷扔下手中的武器,争先恐后地朝着小河的方向冲去。原本整齐的阵型瞬间大乱,士兵们相互推搡、踩踏,哭喊声、惨叫声不绝于耳。】
【就在明军冲到河边,准备弯腰喝水的那一刻,也先突然下令:全军反击!早已埋伏在四周的瓦剌骑兵如同猛虎下山一般,猛地折返,朝着混乱不堪的明军发起了猛烈的冲锋。瓦剌骑兵的战马疾驰如飞,手中的弯刀寒光闪烁,朝着明军砍去。】
【明军毫无防备,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士兵们要么被瓦剌骑兵斩杀,要么被战马踩踏而死,要么慌不择路地逃跑,整个战场一片混乱。惨叫声、厮杀声、战马的嘶鸣声交织在一起,如同人间地狱。】
【王振看着眼前的惨状,吓得魂飞魄散。他知道大势已去,便想趁着混乱,带着自己搜刮来的财物逃跑。可他刚爬上战马,便被愤怒的明军将领樊忠拦住了去路。樊忠看着四处逃窜、死伤惨重的明军,看着那些为国捐躯的士兵,心中对王振的恨意达到了顶点。】
【樊忠手持铁锤,双目圆睁,怒视着王振,厉声怒斥:“吾为天下诛此贼!”话音未落,樊忠便举起铁锤,朝着王振的脑袋狠狠砸去。只听“噗”的一声,王振的脑袋被砸得粉碎,鲜血与脑浆四溅,这个祸国殃民的宦官,最终死在了自己一手造成的乱军之中。】
【杀死王振后,樊忠并没有逃跑,而是手持铁锤,冲入了瓦剌军的阵营之中,奋力斩杀瓦剌骑兵。他接连斩杀了数名瓦剌士兵,却终究寡不敌众,被瓦剌军的乱箭射中,力战身亡。临死前,樊忠依旧怒目圆睁,口中还在高喊着“杀敌报国”的口号。】
【朱祁镇在亲兵的保护下,试图突围。可瓦剌军早已将土木堡围得水泄不通,明军的突围一次次被打退,亲兵们一个个倒下,保护朱祁镇的人越来越少。朱祁镇看着身边的亲兵不断战死,看着瓦剌骑兵一步步逼近,心中充满了恐惧。他从未经历过如此惨烈的战斗,从未想过自己会落到如此境地。】
【最终,朱祁镇的亲兵全部战死,他本人被瓦剌军包围。看着眼前手持弯刀、凶神恶煞的瓦剌士兵,朱祁镇彻底绝望了,他放弃了抵抗,被瓦剌军俘虏。这位曾经意气风发、想要成就千古伟业的大明天子,最终沦为了阶下囚。】
【这场惨烈的战斗,以明军的彻底失败而告终。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内阁学士曹鼐、张益等随行大臣、勋贵共五十余人,全部战死沙场。他们有的力战身亡,有的自尽殉国,没有一个人投降瓦剌。二十万明军几乎全军覆没,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大量的武器装备、粮草财物被瓦剌军缴获,大明的国力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天幕上的字迹渐渐暗淡下去,最终彻底消失,坤宁宫恢复了往日的模样,可殿内的气氛却凝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宫女们依旧跪在地上,瑟瑟发抖,不敢抬头;徐妙云的脸色苍白如纸,眼中满是震惊与恐惧;而朱棣,则静静地坐在御座上,双目紧闭,身体微微颤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可从他紧握的拳头和紧绷的肌肉中,却能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翻涌的滔天巨浪。
“天子守国门……天子守国门……”朱棣喃喃自语,声音沙哑而颤抖,带着无尽的嘲讽与痛心,他当年定下‘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祖制,是要让朱家子孙守护大明的江山,守护天下的百姓,可没想到,竟然出了一个被俘的天子!
他做梦也没想到,朱祁镇竟然会如此不堪,二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五十余名大臣、勋贵战死,而他自己,作为大明的天子,竟然沦为了瓦剌的阶下囚!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惨败,更是大明的奇耻大辱!
“靖康之耻……难道真的要在大明再现了吗?”朱棣的心中充满了恐惧与不安。他想起了宋徽宗、宋钦宗被金人俘虏,受尽屈辱,最终客死他乡的悲惨结局;想起了北宋灭亡时,百姓流离失所,国土沦丧的凄惨景象。他不敢再想下去,他害怕大明会重蹈北宋的覆辙,害怕自己一手开创的盛世,会毁在朱祁镇的手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历史天幕: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历史天幕:永乐大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