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黑的钢铁巨兽,如同从沉睡中苏醒的远古凶物,发出低沉而有力的喘息。粗大的烟囱开始喷吐出灰白色、夹杂着点点火星的浓烟,笔直地冲向湛蓝的天空。伴随着锅炉内气压的持续升高,一阵阵白色的高压蒸汽从气缸两侧的泄压阀和管道连接处嘶嘶作响地逸散出来,将整个车头笼罩在一片朦胧而充满力量感的水汽之中。
巨大的飞轮在蒸汽的推动下,开始缓慢而坚定地转动起来,通过复杂的连杆机构,将动力传递给下方那对同样庞大、闪烁着冷硬金属光泽的主动轮。
杨逍宇,以及所有被他召集到樊城军营外新建成的简易火车站台上的核心人员——莫盛启、杨根、孙大石、双儿,以及部分参与了关键制造环节的工匠和修行者助手,还有闻讯赶来的赵山河等赤日遗民代表——此刻都屏息凝神,神情紧张中夹杂着难以抑制的兴奋,目光死死地锁定在那台庞然大物上,耳朵捕捉着它发出的每一个声响。
这台被杨逍宇命名为“炎黄一号”的蒸汽机车,其诞生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最初,为了降低难度,尽快看到成果,杨逍宇确实考虑过仿制他原来世界中,自己祖国历史上最早的那台“零号蒸汽机车”。那台车结构相对简单,功率较小,对于材料和工艺的要求也相对较低,更像是一个放大了的模型,非常适合作为技术验证和积累经验的原型机。
零号蒸汽机车,是该机车由英国苏格兰机车厂于1882年制造,车轴排列为0-2-0式,动轮直径812.8毫米,设计时速20公里。机车全长4.75米,采用1435毫米标准轨距,配备烟囱、锅炉、司机室等完整部件。
但经过深思熟虑,尤其是在亲眼见证了修行者在精密加工和力量控制方面所能提供的、超越常规工业能力的辅助后,杨逍宇最终改变了主意,决定一步到位,挑战更高难度的目标。他选择了以其祖国第一款完全自主设计、并在此后数十年间发挥了巨大作用的着名干线货运蒸汽机车——“前进型”作为蓝本。
前进型蒸汽机车,前进型蒸汽机车,中国第一种自己设计的干线货运机车。1956年9月由大连工厂试制成功,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蒸汽机车的先进水平。机车全长毫米,构造速度每小时80公里,模数牵引力324千牛,轴式1—5—1。
机车上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新结构和新材料,如全电焊锅炉、铸钢汽缸、密闭式司机室、混合式给水预热装置、加煤机、吹炱器、风动摇炉器等,因而使该型机车达到了世界蒸汽机车的先进水平。这款机车采用2-10-2轮式,主要用于货运列车上,单机行走最高速度为每小时80公里。
选择“前进型”意味着更高的工业难度、更复杂的结构、更长的制造周期,但一旦成功,其带来的运力变革将是颠覆性的。它能牵引更长的列车,以更快的速度,承担起连接樊城、赤日遗民领地乃至未来更广阔区域的重任,真正成为支撑起他宏图的钢铁动脉。在修行者能力可以部分弥补技术短板的条件下,他愿意冒这个险,去追求效益的最大化。
“呜——!”
又是一声高亢、悠长,仿佛能撕裂云霄的汽笛声猛然响起,震得在场不少人下意识地捂住了耳朵,但眼睛却瞪得更大。
只见那台庞大的“炎黄一号”车头,伴随着“库嗤——库嗤——”富有节奏感、沉重而有力的排气声,庞大的身躯猛地一震,那对巨大的钢铁动轮开始克服巨大的静摩擦力,缓缓地、却又带着无可阻挡的气势,在光滑而坚固的铁轨上转动了起来!
钢铁连杆如同巨人的臂膀,有力地往复运动,带动着车轮碾过钢轨的连接处,发出“哐当、哐当”的规律声响。它开始动了!它真的凭借自身的力量,开始拖动身后连接着的五节满载着矿石、木材、粮食和各类物资的沉重车厢,缓缓向前移动!
“哇——!”最捧场的依旧是双儿,她激动地跳了起来,小手紧紧捂住嘴巴,眼睛里闪烁着无比惊奇的光芒,“这么大、这么重的铁家伙,真的……真的能够自己动起来啊!还拉着这么多东西!”之前的几次小型调试和空载试验她都没赶上,此刻亲眼目睹这钢铁巨兽负载启动,对她幼小的心灵造成的冲击是无与伦比的。
不仅仅是她,就连见多识广、沉稳如山的莫盛启和杨根,此刻脸上也写满了难以掩饰的震撼。他们能够感受到那钢铁身躯中蕴含的、近乎蛮荒般的纯粹力量,这是一种与他们所熟悉的真气、灵力截然不同,却同样令人心生敬畏的力量形式。
而孙大石等全程参与的工匠和那几名发挥了关键作用的修行者,脸上则没有太多惊讶,取而代之的是极度的紧张与专注。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为了将这个大家伙从图纸变为现实,他们付出了多少心血,攻克了多少看似不可能的难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是废物,但我家娘子有系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我是废物,但我家娘子有系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