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珩闻言,心中一动。百家书院汇集忘川名士讲学,确是传承文明盛事。苏轼此言不虚,若论书法之道,王羲之确是无人能出其右。他看向王羲之,询问道:“右军将军意下如何?于忘川书院传道授业,亦是雅事一桩。若蒙不弃,书院必当虚席以待。”
王羲之略一沉吟,他生性旷达,不喜拘束,但见苏轼言辞恳切,又想到传续书道香火,亦是功德。他看了看身旁悠然自得的白鹅,又望了望那清澈的忘川河水,脸上缓缓绽开一抹洒脱的笑容。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他清朗的声音响起,“能与忘川诸位同好切磋书艺,导引后学,羲之乐在其中。只是……”他话锋一转,带着几分戏谑看向苏轼,“子瞻兄,我那宅院旁的鹅,若偶尔踱步至书院窗外,偷听几句,你可莫要驱赶才是。”
苏轼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更洪亮的笑声:“哈哈哈!求之不得!若有灵鹅听讲,他日说不定也能以爪作书,成就一段‘鹅书’佳话,岂不更妙?”
谢珩见王羲之应允,心下亦是一松,微笑道:“既然如此,那便说定了。右军将军的居所,我看前方那处临水小院就颇为清雅,院后有石阶直通河岸,正合养鹅。待安置妥当,我再与将军细说书院讲学事宜。”
王羲之顺着他所指望去,但见几间白墙黛瓦的屋舍掩映在绿柳之中,院外碧水环绕,环境幽静,确是他理想中的居所,眼中满意之色更浓,颔首道:“甚好,有劳谢使者费心。”
于是,一行人伴着几声清越的鹅鸣,向着那临水小院迤逦行去。墨香与鹅影,自此便烙印在了忘川的河畔,为这片承载千古魂梦的土地,又添上了一笔浓淡相宜、意趣横生的魏晋风韵。
喜欢从前有个忘川郡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从前有个忘川郡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