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在忘川住下已有数日。金戈馆深处那处独立院落,仿佛自成一方天地,连流转的灵气靠近时都会变得滞涩几分。他平日深居简出,并无任何滋扰之举,甚至可以说是异常安静。然而,那股如同实质般萦绕不散的酷烈杀伐之气,却让金戈馆的其他名士始终无法真正放松下来,仿佛枕畔始终悬着一柄未曾出鞘的利刃。
这一日,谢珩例行巡查至金戈馆,远远便看见白起负手立于他那院落的门口,并未穿着全套戎甲,只是一身玄色劲装,但那股沙场统帅的威严与身经百战淬炼出的煞气,却比任何甲胄都更具压迫感。他似乎在等待着什么,血色的眸光平静地落在走近的谢珩身上。
“谢使者。”白起的声音依旧沙哑低沉,如同金铁摩擦。
“武安君。”谢珩停下脚步,神色如常,“住在此处可还习惯?若有任何需求,但说无妨。”
白起微微颔首,算是回应了关于习惯的询问,随即开门见山,说出了他踏入忘川后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明确的需求:“身为将帅,岂可手无寸铁?昔日佩剑,已不堪用。吾需一柄兵刃。”
他的话语简洁直接,没有任何客套与迂回,仿佛在陈述一个如同需要空气和水般自然的事实。那柄因承受不住他自身煞气而崩断的佩剑,显然已无法再用。而他这样的存在,寻常兵刃恐怕入手即毁,根本无法承载其力量与气息。
谢珩闻言,面上不显,心下却是一沉。他早该料到会有此一问。他抬手,用修长的食指和拇指轻轻揉了揉眉心,这个细微的动作几乎成了他面对忘川这些“不凡”名士们带来的棘手问题时,一个习惯性的姿态。
“武安君,”谢珩斟酌着词句,语气平和,“忘川乃魂灵安栖之地,汇聚的是文华才气、英魂执念,并非阳世王朝,更无军工作坊。此地,并无工匠能为您锻造兵刃。”
他略作停顿,观察着白起的反应。白起面色不变,只是那血色的眼眸深处,仿佛有暗流涌动,周遭的空气似乎又冷冽了几分。
谢珩继续道:“若需一柄足够强大的兵刃,唯有一途。需先往阳世,寻得一柄本身材质、工艺皆属上乘,且有足够‘潜力’的凡铁作为基材。而后,我再以仙力将其淬炼、强化,或可铸成一柄能承受君之煞气、随君征战之兵。”
他看向白起:“然,阳世历朝历代,对兵刃管制皆有法度。能合法、且相对容易获取优质兵刃的时期,寥寥无几。”
白起沉默地听着,并未插言,但那股无形的压力却始终笼罩着谢珩,催促着他给出一个可行的方案。
“君可先回住处静候,此事关乎时空秩序,不可轻动,容我细细思量,寻一稳妥之策。”谢珩最终说道。
白起深深地看了谢珩一眼,那目光仿佛能穿透皮囊,直视神魂。片刻后,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微微颔首,转身便回了那煞气弥漫的院落,院门无声合拢。
谢珩轻轻吐出一口气,并未离开,而是信步走到金戈馆内一处供人休憩的凉亭中坐下,陷入了长久的沉思。阳光透过亭角的藤蔓,在他紫色的官袍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但他的内心却远不如表面这般平静。
为白起寻找兵刃,绝非易事。他首先排除了春秋时代。那时虽已有铁器,但技术远未成熟,名匠如欧冶子、干将莫邪等传说色彩过于浓厚,难以寻觅真实可靠的精品,且年代过于久远,时空干扰的风险不小。
战国时代,尤其是中后期,冶铁技术已有长足进步,各国武库中不乏利器。但……白起本人便是战国末期最为耀眼的将星,长平之战更是决定天下走向的关键节点。若在那个时代取走一柄可能关联甚大的兵刃,引发的因果链条恐怕会瞬间失控,后果不堪设想。此路,近乎绝路。
秦朝?始皇帝一统天下后,“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镳”,民间藏匿兵器皆为重罪,想合法获取一把像样的兵刃,难度极大,且风险同样高昂。
汉代,尤其是武帝时期,军功授爵,若能投身军旅,凭借战功获取朝廷赏赐的兵器,倒是一条路子。卫青、霍去病他们的兵刃或许便是如此得来。但……改变历史的巨大风险依然存在。任何一次微小的战役改变,都可能像蝴蝶效应般,导致后世格局天翻地覆。谢珩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唐朝,府兵制转向募兵制的过程中,兵器管理相对宽松,但同样涉及军事行动,风险可控性低。宋朝以降,对兵器的管控日趋严格,民间私藏甲胄、弩、长兵器皆为重罪,想要合法获得一把足够强大的兵刃,难度陡增。元、明、清三朝,情况大同小异,非军籍、无特许,想要获得优质兵刃,几乎不可能。
一个个朝代在谢珩脑海中掠过,又一个个被排除。时空的脆弱性与历史的既定轨迹,如同无形的枷锁,束缚着他的选择。难道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就在思绪几乎陷入僵局之时,一个被他险些忽略的朝代,如同黑暗中划过的一道微光,闪现于他的脑海——魏晋南北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前有个忘川郡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从前有个忘川郡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