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饿的时候,有个馒头吃就香。可一旦吃饱了,嘴就刁了,得变着花样做菜,才能留住客。做生意也一样。流量红利期,你随便发个九宫格,可能就有人买账。可等到潮水退去,大家伙儿都捂紧钱包的时候,你再拿清汤寡水的东西糊弄人,门儿都没有。
2019年,微商行业一片哀鸿,就是这道理。以前朋友圈那种“轰炸式”的硬广,现在发出去,别说成交了,不被人拉黑算你运气好。消费者像惊弓之鸟,被骗怕了,也学精了,对广告免疫力极高。这时候,你还想靠老一套“王婆卖瓜”式的推销,基本等于对牛弹琴。
但这世上的事,坏到一定程度,往往就会露出好的一面。市场萧条,逼着你不得不扔掉那些花里胡哨的虚招,回归到生意的本质——你到底能给别人提供什么价值?对SUDU来说,这个价值,除了过硬的产品,就是有料、有趣、有温度的内容。
我把吴永浪叫到办公室。他管内容,这两年带着团队搞公众号、弄“微学院”,干得不错。但眼下的局面,要求我们必须再上一个台阶。
“永浪,”我递给他一杯茶,“外面的情况,你都看到了。以前那套‘刷屏’打法,彻底没戏了。消费者现在不缺产品,缺的是‘为什么买你’的理由。咱们得换种活法,得在‘内容’这块田里,往深了刨,刨出金疙瘩来!”
吴永浪推了推眼镜,眼神里既有压力,也有兴奋:“汪总,我明白!现在是内容为王的时代。粗制滥造的东西,扔出去连个水花都没有。我们必须做精品,做能打动人心的东西。”
“对!就是‘精品’俩字!”我一拍大腿,“咱们不追求量了,要追求质!要搞,就搞点能让人看了不划走,甚至想点赞、想收藏、想转发的好东西!你把团队精力,重点放在两块:短视频和直播。这是现在的风口,也是未来的方向。”
方向定了,具体怎么干?我们开了几次头脑风暴会。我定了个调子:别自嗨,要共情;别卖货,要分享。
第一板斧:短视频——把“品牌故事”拍成“微型电影”
以前咱们的短视频,大多是产品展示,好看,但没魂。现在,得往里加“戏”。
吴永浪的团队里,有几个是传媒专业毕业的年轻人,脑洞大。他们琢磨出了一套“剧情化+场景化”的打法。
比如,他们搞了个系列,叫 《SUDUHOOD设计师的一天》。不拍衣服多好看,就扛着摄像机,跟着首席设计师林夕。拍她大清早去面料市场,用手摸、用鼻子闻,跟老师傅讨教哪种棉料更透气;拍她在样品间,为了一条腰带的宽度,跟打版师争得面红耳赤;拍她深夜加班,灵感枯竭时对着白板发呆,突然蹦出一个创意时手舞足蹈的样子…… 这些视频,没有一句“买它”,但把设计背后的执着、汗水、甚至痛苦,都拍出来了。观众看完,会觉得:“哦,原来一件衣服是这么做出来的,有温度,有故事。” 对品牌的信任感和好感度,蹭蹭往上涨。
另一个爆款系列是 《城市街拍穿搭图鉴》。他们不请专业模特,就在杭州、上海、成都的街头,找那些穿搭有品、气质对路的素人。征得同意后,用手机拍下他们穿着SUDUHOOD的瞬间,配上轻松的街头音乐和简单的穿搭tips文案。真实、自然、接地气。很多人留言:“这才是普通人该学的穿搭!”“这衣服穿上身效果真不错,种草了!”
这些高质量的短视频,在抖音、快手上获得了算法的大量推荐。一条名为《一件卫衣的诞生》的视频,播放量破了五百万,评论区热炸,很多人问“牌子叫什么?哪里买?”这种靠内容带来的自然流量,成本极低,信任度极高,转化率更是惊人。
第二板斧:直播——把“销售柜台”变成“互动课堂”
以前的直播,像电视购物,主持人声嘶力竭地喊“买它!买它!”。现在,我们彻底颠覆了。
我们打造了几个主题鲜明的IP直播间:
一个是“穿搭教学直播间”。主播不再是销售,而是“穿搭顾问”。每期一个主题,比如“小个子女生如何穿出大气场”、“微胖男孩的遮肉秘诀”。主播现场用SUDUHOOD的衣服进行搭配演示,讲解色彩、版型、扬长避短的原理。观众在弹幕里提问:“我腿粗穿什么裤子好?”主播立刻拿出对应的款式现场试穿讲解。这种强互动、强干货的直播,观众不是为了便宜而来,是为了学习而来。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认可了你的专业度,顺带就买了衣服。这叫“知识带货”,格调高,效果还好。
另一个是“设计师面对面直播间”。直接把林夕和她团队的设计师请到镜头前。不讲销售,就聊设计。聊下一季的潮流趋势,聊某个图案的灵感来源,甚至现场画设计草图。观众可以直接和设计师交流,感觉像参加了一场小众的时尚沙龙。这种直播,塑造的是品牌的专业和高端形象,吸引的是那群最注重品质和设计的核心用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服装品牌主理人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服装品牌主理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