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的风沙刚刚掠过汉西技术交流驿站的夯土墙,张骞便带着两名西域使者,急匆匆地找到正在调试高炉设备的陈砚。“陈丞,此次请你来,是有一事相求。” 张骞脸上满是焦急,递过一封汉武帝的密诏,“陛下命我下月再次出使西域,与乌孙国商谈结盟之事。然而,西域沙漠千里无水源,骆驼虽耐旱,却无法携带足够的器械与粮草。此前多次出使,因运输问题折损了不少人手。你能否利用墨家技术,想个解决办法?”
陈砚接过密诏,目光扫过“沙漠运输难”的批注,心中立刻有了思路。此前整理《墨家工巧录》补遗时,他曾见过“机关兽”的设计雏形——墨家先祖曾尝试用木材与机关打造仿生兽,用于山地运输,只是因动力不足未能推广。“张骞大人,或许‘机关驼’能解此难题。” 陈砚拉着张骞走到驿站的图纸桌前,提笔快速勾勒,“我们可仿照骆驼的形态,用鄯善国的胡杨木做骨架,大宛精铁石做关节,再结合水力与蓄力弹簧做动力,打造能负重、耐旱、还能储存水源的机关驼。”
张骞凝视着图纸上的机关驼草图,眼中闪过一丝亮光:“若真能造出这等器械,不仅此次出使可保无虞,未来大汉与西域的商路运输,亦能事半功倍!然而,这机关驼的动力与储水设计,恐怕并非易事。”陈砚点头赞同,随即召集随行的墨家工匠,召开技术研讨会。
工匠们围绕“动力续航”、“负重能力”和“沙漠适应”三大核心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最终敲定方案:机关驼将采用“双动力驱动”模式,平日依靠蓄力弹簧行走,遇到风沙时则可展开帆布借力;背部设计为三层储舱,分别存放粮草、器械与水囊。水囊采用西域特产的羊皮缝制,外层涂抹墨家特制的防渗泥,以减少水分蒸发。
方案既定,工匠们立刻分头行动。陈砚带领两名工匠前往鄯善国采购胡杨木——这种在沙漠中生长的木材,质地坚硬如铁,且耐虫蛀,是制作机关驼骨架的理想之选。抵达鄯善国后,当地国王听闻大汉欲打造助力西域交流的机关驼,亲自陪同他们前往胡杨林,精心挑选了二十棵百年树龄的胡杨木。“陈丞请放心,这些胡杨木可保十年不腐,若后续有需,鄯善国愿长期供应。”国王的承诺,进一步坚定了陈砚打造机关驼的信念。
返回驿站后,工匠们迅速投入木材加工工作。胡杨木质地坚硬,普通锯子难以应对,陈砚便依照《墨家工巧录》中的“水力锯木机”图纸,改良出一台“蓄力锯木机”——利用弹簧驱动锯片,只需转动绞盘蓄力,便能轻松切割胡杨木。七日后,机关驼的骨架基本成型:高约一丈,长一丈二,四肢粗壮,关节处以精铁石打造,灵活可转;背部储舱分为三层,每层均设活动门,便于物资取放。
接下来进入最为关键的动力系统调试阶段。工匠们在机关驼腹部安装了八个蓄力弹簧,每个弹簧均能提供充足动力驱动四肢行走。然而测试时发现,机关驼在平地行走顺畅,但面对沙漠中的沙丘时,极易打滑甚至倾倒。“需在脚掌处加装防滑装置。” 陈砚注视着机关驼的脚掌,灵光一现,想到西域工匠打造的骑兵马蹄铁,“我们可以仿照马蹄铁的形状,用精铁石打造‘防滑掌’,掌面刻上菱形纹路,以增强与沙地的摩擦力。”
工匠们迅速制作了防滑掌,安装后再次进行测试——机关驼果然能够在沙丘上平稳行走,甚至能够攀爬坡度为三十度的沙坡。行走问题得以解决后,储水设计却出现了新的难题:羊皮水囊虽然能够储水,但在沙漠烈日的暴晒下,水分蒸发速度远超预期,一天之内竟损耗了近三成。陈砚苦思冥想之际,看到驿站外西域商队使用的“遮阳帐篷”,顿时灵感迸发:“我们可以在水囊外层加装一层可折叠的遮阳布,布面再涂上一层西域特产的‘胡杨树脂’,这样既能遮阳,又能进一步减少水分蒸发。”改造后的水囊经过测试,水分损耗率降至不足一成,完全满足了沙漠运输的需求。最后,陈砚还在机关驼的头部安装了一个“方向指示器”——利用墨家机关术打造的简易指南针,通过磁针指向南方,帮助队伍在沙漠中辨别方向,解决了此前出使时容易迷路的难题。
半个月后,第一匹机关驼正式完工。张骞亲自前来测试,他让士兵在机关驼的储藏中装满粮草、器械和水囊,总重量达五百斤,机关驼依然能够轻松行走;在沙漠中连续行走五个时辰,仅消耗了两成弹簧动力,续航能力远超普通骆驼。“太好了!有了这机关驼,此次出使乌孙国,定能顺利完成任务!”张骞激动地拍着机关驼的骨架,“陈丞,能否再赶制九匹机关驼?组成一支机关驼队,既能运输物资,也能彰显我大汉的技术实力。”
陈砚迅速组织工匠加班加点赶制,十日后果然成功造出九匹机关驼。出发前,陈砚还特意为机关驼配备了“简易维修工具包”,内含替换用的弹簧、防滑掌和防渗泥,以便队伍在途中进行维修。张骞望着整齐排列的机关驼队,心中充满感激:“陈丞解了我出使的燃眉之急,待我从乌孙国归来,定向陛下禀明你的功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汉武基建:墨家系统带我定乾坤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汉武基建:墨家系统带我定乾坤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