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十四年(1809年)这场史无前例的特大台风,如同无情的巨犁,将整个广东沿海的富庶与安宁,都翻了个底朝天。城镇化为废墟,田舍沦为泽国,无数百姓在一夜之间失去了家园、亲人和所有赖以为生的活路。官府的救灾迟缓而低效,甚至还有贪官污吏趁火打劫,更是将这人间惨剧,推向了绝望的深渊。
然而,在这片被天灾与人祸共同蹂躏的土地之上,一股出人意料的力量,却如暗夜中的灯塔,为那些在绝望中挣扎的灾民,点亮了一线生机——那便是我红旗帮!
自我下令,红旗帮上下倾尽全力,在沿海各处设立粥厂、修葺房屋、清剿匪盗、恢复生产之后,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广东沿海的灾情便得到了极大的缓解。那些曾经对我们这些“海上恶霸”避之不及的穷苦百姓,如今却将我们视为“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将我张保仔与香姑的故事,编成各种传奇歌谣,在街头巷尾传唱。红旗帮的声望,在民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而这场天灾,对于我们红旗帮而言,除了带来了巨大的物资消耗和救灾压力之外,却也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机遇—一个大规模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吸纳各方人才的绝佳时机!
我知道,红旗帮要想真正从一群乌合之众的海盗,蜕变成一个拥有稳固根基、能够与清廷和西洋列强长期抗衡的海上王国,仅仅依靠我们这些能打能杀的老兄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手,更多的人才,尤其是那些拥有特殊技能和知识的专业人才!
于是,在灾情初步稳定之后,我立刻以红旗帮新任帮主的名义,颁布了“招贤令”!
这招贤令,与以往海盗招兵买马只看是否孔武有力、敢打敢杀不同,我明确提出了三类急需的人才:
经验丰富的渔民和船工。 这些人,世代在海上讨生活,熟悉水性,精通驾船操帆之术,是天生的水手!只要稍加训练,便能迅速补充到我们各个船队之中,成为合格的战斗人员或后勤保障力量。此次台风,无数渔民的船只被毁,生计断绝,正是我们将他们吸纳进来的最好时机!
其二是年轻力壮、血气方刚的青壮后生。 这些人,或许没有太多海上经验,但他们年轻,有冲劲,也更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和训练方法!我要将他们纳入我亲自督导的的训练体系之中,用最严格、也最科学的方法,将他们打造成我红旗帮未来最精锐、也最忠诚的核心作战力量!
我最为看重,却也最难招揽的——读书人! 我深知,一个帮派,一个势力,要想真正发展壮大,绝不能只依靠武力。更需要有知识、有文化、有谋略、懂得经营管理、甚至懂得一些“奇技淫巧”(在这个时代,所谓的科学技术)的读书人来辅佐!他们,才是我们红旗帮未来能否真正改天换地的关键!
招贤令一出,应者云集!
短短数日之内,便有数千名因台风而失去生计的渔民船工,以及家园被毁、走投无路的沿海青壮,拖家带口,前来投奔我们红旗帮在赤溪、大屿山、香港岛等地的各个招募点!
对于这些普通的投效者,香姑和珠娘早已制定了完善的甄别和安置流程,倒也进行得有条不紊。
而我,则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那些特殊人才的发掘和招揽之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几位我梦寐以求的奇才,便在机缘巧合之下,进入了我的视线。
一位叫陈闯门的,年约三旬,广东香山人。此人其貌不扬,身材微胖,脸上总是带着一副精明而略带几分市侩的笑容,看起来就像十三行里那些最常见的、毫不起眼的洋行买办。但据珠娘通过特殊渠道打探来的消息,这陈闯门,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贸易奇才!
他出身贫寒,凭借着过人的算计头脑和三寸不烂之舌,在广州十三行这个龙蛇混杂、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中,硬生生闯出了一片天地!据说,他不仅精通粤语、官话,甚至还能说几句流利的葡萄牙语和蹩脚的“红毛话”(英语)!与好几家西洋商行的二等大班都有着不错的私交!更难得的是,此人虽然精于算计,却也颇有几分江湖义气,在十三行的买办圈子里,口碑倒也不差。
只是,他似乎因为一次生意上的失误,得罪了某个有权有势的洋行大班,被迫倾家荡产,还连累了远在乡下养老的父母。
而我们红旗帮在此次台风救灾之中,恰好救助了他那对在洪水中几乎丧命的老父母,并为他们提供了衣食和庇护。
陈闯门在得知此事后,感激涕零,竟主动找上门来,表示愿意为我红旗帮效力,以报答这份救命之恩!
我与他深谈了一夜,发现此人果然见识不凡,对东西方贸易的门道和其中的各种“潜规则”,了如指掌!更重要的是,他对我提出的那个“建立覆盖整个南海的自由贸易网络”的宏伟构想,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商人特有的、对巨额利润的敏锐嗅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南海龙腾:从张保仔到七海之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南海龙腾:从张保仔到七海之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