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月在天空俯视,秦真身穿夜行衣,在京都的房屋上一点,身形飘出十数丈开外,直奔皇宫而去。
看着秦真远去的背影,单正不由感慨天公不作美。
“我相信,人定胜天。”
乔峰说罢,三人分头行动,各自奔向自己的目标。
循着前两次进宫为官家治病的路线,秦真轻车熟路,再次来到御书房。
秦真也是无奈之举,时间紧迫,他又不知道皇宫的具体布局,只能先来这御书房碰碰运气。
若是没找到,就只能在后宫地毯式搜索过去,届时势必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万幸,秦真的运气不错。
来到御书房外面之时,恰好书房内灯火通明,窗户上人影幢幢,显然天子还在议事。将真气聚于双耳,秦真凝神倾听书房内的议事。
“陛下,十八州的官员任免,不是一件小事。还需要综合各方利益,维持平衡。”
“苏卿,这个道理朕自然明白。可是你看看奏折上举荐的这些家伙,明面上忠君爱国,暗地里一肚子男盗女娼。如此官员上任,岂不是祸害当地百姓。若是十八州之事重演,岂不有伤朝廷威严?!”
御书房内,似乎只有此二人。但面对暴怒的天子,此人纵然被天子多年来倚为心腹,也只能稍稍劝慰。
“依臣看,这一次不妨让主战派占据上风。尤其是,可以扶持王和那一系的政敌,让他们去清算王和一系在当地的首尾。”
“苏卿呐,朝中派系纷杂,就连朕,也无法完全分辨明晰。何况还有许多人,身兼多个派系。而主和派之下,又细分为友善派、投降派、制宜派。”
“敢问陛下,这又是从何说起?”
“所谓友善派,就是对待诸国一视同仁,和平共处,共建大同社会。”
“这不是异想天开吗!”
“是啊。可没办法,有些人自诩圣贤,因此这种思想在朝中拥趸甚众。幸好这些人对内对外始终如一,也算是可用。”
“那陛下,何谓投降派和制宜派?”
“投降派,顾名思义,就是只要面对外敌,绝不对抗,缩头乞降。而制宜派,指的是看菜下碟,态度随形势而变。”
“主和派如此,想必主战派也有细分派系吧。”
“不错,主战派内部,由于吐蕃地处高原、大军展开不便,对于周边诸国的分歧,集中在大理、西夏、大辽三国,派系也由此而来。”
“臣大胆猜测,对大理,主战派主张吞并。而对西夏,应当是以防御反击的态度。唯独对于大辽,朝中即使是主战派,也没有几人敢于主动发起进攻吧。”
“苏卿你分析的大差不差。朝中主战派本就势微,两年前边境战败之后,即使朕有心相帮,但人跪久了,真的很难站起来。”
“所以,陛下您是想让主战派官员,在此次受灾的一十八州之地,训练新军。”
“这倒大可不必。朝中如今的这些酒囊饭袋,让他们练兵,怕不是肉包子打狗。朕的意思,只是想借机让主战派抬头,同时在朝中,主战思想可以站稳脚跟。”
“陛下,和平,不好吗?”
先前的派系论,苏姓官员可以任由天子炫耀才华。但涉及到主战主和,那就是在挖士大夫集团的根,由不得他不慎重。
“苏卿,你苏家以诗书传家,你也是饱学之士。遍观史书,上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下有东汉三国、隋末十八路反王,如今诸国割据的局面已持续百多年,岂有不变之理。”
秦真在外听得分明,这位天子心腹苏姓官员,亦是以文采入世,却得天子看重。如今看来,二人在主战一事上,也不是全然一心。
倒是天子,着实让秦真刮目相看。奈何王朝积重难返,除非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般的雄主,旁人若是想要力挽狂澜,难上加难亦不足以形容。
“陛下,如今一十八州官员任命、稳定局势自然是头等大事。但那些胆大妄为的贼人,也不可小视。”
“放心,朕知道这些人的底细,自有打算。”
“难不成,这些人是陛下您...的...人?”
见心腹如此谨小慎微,天子也不以为意。
“这些人并不是朕的暗手。告诉你也无妨,是江湖人。”
“江湖人?自少林倾覆、丐帮没落,江湖中有如此能力的,还有哪方势力?难不成,是某个隐世势力出山了?”
“朕也不知,他们算不算隐世。如果朕没料错,这些人当是逍遥派的人马。”
“逍遥派?恕臣孤陋寡闻,从未听过此门派。”
“你没听过正常。就连朕,也是在登基后,在皇家密档中听闻逍遥派之名。真正见到逍遥派之人,还要追溯到两年前。”
......
后面的话,秦真没有细听,左右无非是对付逍遥派的手段。
御书房周围,巡逻守卫的宫廷禁军片刻不绝,近乎没有空档。若是一般的高手,就只剩强攻一途。但如此行事,必将深陷重围,十死无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斗战万界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斗战万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