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亮起,陈宇默站起身,把椅子往后推了一下。他没说话,只是拿起桌上的遥控器,走到台前。
发布会开始了。
台下坐满了人,有媒体记者,也有直播镜头。手机屏幕一片片亮着,对准他。
他按下按钮,大屏幕上出现一行字:“这不是反击,是还原。”
没人出声。
他开口了:“过去一个月,网上说我私生活混乱,说我不配当学生代表,说我靠关系拿奖。这些话传得很快,也很凶。但我一直没回应。”
他顿了顿,“不是怕,是想等证据齐全。”
屏幕切换,第一段视频开始播放。画面是图书馆的监控截图,时间标注清楚。一个身影坐在角落电脑前操作,登录账号,发布帖子。IP地址和账号绑定信息一并列出。
“这是她第三次用学校公共电脑发黑帖的时间点。”他说,“设备记录显示,登录时段没有其他人使用那台机器。”
台下有人低头看笔记,有人举起手机拍摄屏幕。
第二段内容弹出:聊天记录转文字。对话里对方明确提到“给钱发帖”,金额、发布时间都对得上网络舆论爆发的时间线。每条记录旁边都有电子认证标识。
“这些消息经过区块链存证,数据不可篡改。”他说,“平台已出具正式证明文件。”
第三部分是资金图。折线图两条,一条是黑粉账号收款金额变化,另一条是她的日常支出流水。高峰重合,低谷一致。
“她在那段时间刚交完房租,账上只剩不到五百块。”他说,“但同期有六笔转账进入马甲号控制的账户,总计三千。”
现场安静了几秒。
有个记者举手提问,语气带着试探:“你说的‘她’是指徐欢?”
“名字你们都知道。”陈宇默说,“我不出她的全名,是因为不想让你们只记住一个人的名字。我想让你们看到的是整个过程——怎么有人花钱买热度,怎么有人编故事带节奏,怎么一群陌生人被牵着走。”
那人又问:“有没有可能这些账号只是巧合?”
“不可能。”他直接回答,“IP定位、设备指纹、消息时间戳、资金流向,四个维度全部指向同一个节点。这不是巧合能解释的。”
PPT翻到下一页,是一组网友评论的时间轴。最早几条负面发言集中在同一时间段,来自不同账号却使用相同句式。随后扩散至各大平台。
“最初的火种不是自然产生的。”他说,“是人为点起来的。”
台下开始有人点头。
这时,一个女记者站起来,语气轻松了些:“你觉得大家为什么会信那些东西?”
“因为说得像真的一样。”他说,“骂人的话总是比解释更抓眼球。一条澄清要讲五分钟,可一句造谣三秒钟就能传开。”
他看向镜头:“我不是怪谁信了。我是希望从现在开始,大家愿意多看一眼背后的逻辑。”
全场短暂沉默。
接着他做了件事——掏出手机,拨通号码,打开免提。
铃声响了七声。
接通了。
背景音嘈杂,像是在街上走动。那边的声音有点抖:“你……你想干什么?”
陈宇默站在台上,声音平稳:“我只是想问你一句,这些事,是你做的吗?如果是,现在承认还来得及。”
电话那头没说话。
十秒。
挂断了。
他把手机放回口袋,抬头看着台下:“我没有剪辑,这段通话已经同步到所有直播平台。”
大屏幕立刻切到实时舆情画面。热搜榜正在刷新。
“徐欢 造谣”冲上了第一。
#支持陈宇默#阅读量破亿。
弹幕滚动不停:“原来我们都被骗了”“这证据太硬了”“难怪广告拍得那么真实”。
一位知名博主转发视频,只写了一句:“看完全程,我道歉。”
又有媒体追问:“学校方面有回应吗?”
“材料已经提交纪检部门。”他说,“编号-0815,任何人都可以去查备案记录。这不是我个人的说法,是可验证的事实。”
“那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办?”另一个记者问。
“我不打算怎么办。”他说,“我已经做了该做的事。剩下的,交给规则。”
会场安静下来。
他的目光扫过前排的摄像机,一个个看过去。有些镜头是他认识的自媒体博主,有些是新闻机构的直播信号。
他知道这一刻会被反复播放。
也知道有些人还在怀疑。
但他不再需要每个人都立刻相信。
只要有人开始思考,就够了。
突然,后排一个男记者站起来,语气急了些:“如果她说你是诬陷呢?说这些证据都是你伪造的?”
“那就请她拿出反驳证据。”陈宇默说,“我已经把所有材料公开存证。她可以去举报我造假,也可以找律师起诉。只要她敢站出来,正面回应一次。”
他停了一下,“但她不会。”
“为什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逗比校草进圈后,全网炸了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逗比校草进圈后,全网炸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