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毋庸那句“彻查所有账册票据!凡有疑点,一查到底!”像一道霹雳,在死寂的账房院落炸响,震得所有人魂飞魄散。
赵管事被抓!库房账册被查封!彻查!
风暴以最猛烈、最直接的方式席卷而来,瞬间将苏荔推到了漩涡的最中心!
巨大的压力如同实质般挤压着苏荔的胸腔,让她几乎窒息。但她知道,此刻绝不能慌!这是危机,也是契机!是证明自己价值、同时也是洗清自身嫌疑的唯一机会!
她强迫自己压下翻腾的气血,脸上露出震惊但竭力保持镇定的神色,上前一步,肃然应道:“嗻!奴才遵命!定当竭尽全力,协助总管查明真相!”
她的冷静和果断,在这种极端混乱的时刻,显得尤为突出。
高毋庸深深看了她一眼,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随即厉声下令:“即刻起,账房封闭,所有人不得出入!钱公公,你带人清点所有账册编号封存!钮钴禄氏,你随我来库房!”
“嗻!”众人凛然应命,账房内瞬间忙碌起来,空气中弥漫着恐慌和肃杀。
苏荔跟着高毋庸,在一队护卫的严密“护送”下,快步走向库房。
库房院落已被护卫团团围住,气氛比账房更加紧张。赵管事已被带走,剩下的库房太监们面如土色,瑟瑟发抖地跪在院中。
高毋庸直接下令打开账册库,里面堆满了近年来的各类账簿凭证。
“查!重点查近三个月,不,近半年来所有物资入库、领用、盘亏记录!尤其是贵重物品、大宗采买、以及与赵忠海经手相关的所有票据!”高毋庸声音冰冷。
任务量巨大,且时间紧迫!
苏荔深吸一口气,知道考验真正来临了。她不再多想,立刻投入工作。
她采用了最高效的方法:交叉验证与趋势分析。
第一步,建立基准。 她先快速调出库房近半年的物资总账和月度盘存表,建立库存流动的整体基线,了解正常情况下的物资消耗和补充规律。
第二步,定位异常。 她将赵管事经手期间(尤其是最近两个月)的入库单、领用单与总账进行逐项核对,重点关注:1. 入库数量与采购申请、送货单据是否一致;2. 领用数量与各院申请、实际需求是否匹配;3. 盘亏记录是否合理,有无集中或异常报损。
第三步,深挖细节。 对发现的任何差异,追溯原始票据,检查经手人签字、时间戳、事由说明等细节,寻找人为篡改或伪造的痕迹。
工作枯燥且压力巨大,但苏荔全神贯注,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她的专业素养在此刻发挥得淋漓尽致。
高毋庸在一旁监督,起初面色凝重,但随着苏荔高效精准地不断揪出问题点,他的眼神渐渐从审视转为惊异,再到一丝隐晦的赞赏。
果然,问题很快浮现!
首先是在一批“官窑瓷器”的入库记录上。采购单据显示购入青花瓷瓶十对,但库房入库单和总账上却只登记了八对,另外两对不翼而飞,经手人正是赵管事,事由标注模糊为“运输耗损”,但并无具体说明或残件记录。耗损两对名贵瓷器?这极不合理!
接着是一批“上等松烟墨”的领用。李氏院一次领用了远超其日常用度的数量,事由是“侧福晋抄经”,但领用单上赵管事的批准签字墨迹略显潦草,与往常笔迹有细微差异。
还有几笔零散的“库房杂支”报销,金额不大,但事由含糊,经手人关联到几个与赵管事关系密切的低级太监,疑似虚报冒领。
一个个问题被苏荔像挖土豆一样从账本深处挖出,记录在案。
高毋庸的脸色越来越阴沉。这些虽然还不是惊天大案,但足以坐实赵管事管理混乱、以权谋私的罪名。
然而,苏荔心中的弦却绷得更紧。她知道,这些只是开胃小菜,真正致命的问题,可能隐藏在更深处。她想起了那批对不上的“特制朱砂墨”。
在核对到文房用品分类时,她刻意放慢了速度。
当她翻到福晋院近期领用“特制朱砂墨”的记录时,心脏猛地一跳!库房账册显示,福晋院于上月领用朱砂墨二两。但当她调出库房实物盘存记录核对时,却发现对应批次的朱砂墨库存减少了近三两!
账面领用二两,实际库存减少三两?凭空少了一两!
是盘存错误?还是……有人未经过账面,直接提走了货物?这属于严重的内盗行为!
她不动声色,继续追查这批朱砂墨的源头入库记录。入库单显示,这批墨共入库五两,来自内务府辖下的“墨作”。
一切似乎正常,但苏荔敏锐地注意到,入库验收人一栏,赵管事的签字显得有些……急促?最后一个字的收笔处,似乎有极细微的颤抖。
一个大胆的猜测在她脑中形成:赵管事可能利用职权,在入库验收时做了手脚,暗中截留了部分朱砂墨,然后通过做假账或直接盗取的方式将其转移!而福晋院领用的二两,只是掩人耳目的幌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在大清卷KPI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我在大清卷KPI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