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公公暴毙的消息,像一道无声的惊雷,在四爷府压抑的空气中炸开,让本就惶惶的人心,彻底坠入了冰窟。
库房总管,在德妃薨逝、府中戒严的敏感时刻,突然“急病身亡”?
这世上哪有如此巧合的事情!
苏荔摔碎的茶杯碎片散落一地,如同她此刻七零八落的心绪。冰冷的寒意从脚底蔓延至全身,让她四肢僵硬。
灭口!
这是她脑海中唯一的念头!
张公公是库房新任总管,接触过府中物资流转的核心环节,甚至可能经手过那些不能见光的秘密。他的死,是为了掩盖什么?是为了切断某条线索?还是……他本身就是某个阴谋的参与者,被上层无情抛弃了?
无论哪种可能,都意味着府中的权力清洗已经开始了!而且是从最不起眼、却又最关键的位置下手!
下一个会是谁?知道库房旧档秘密的她?还是那个几次三番给她报信的神秘人?
苏荔感到一把无形的铡刀,已经悬在了自己的脖颈之上。
恐惧如同潮水般涌来,几乎要将她淹没。
但她知道,此刻绝不能崩溃!越是危险,越要冷静!必须立刻调整策略,寻找生机!
张公公的死,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但也可能是一个机会——一个让她重新评估局势、调整自保策略的机会。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大脑飞速运转。
当前形势分析:
最高层: 四爷胤禛因德妃去世遭受重创,地位不稳,情绪难测,首要目标是“维稳”,清除任何可能引发动荡的因素。邬先生是核心智囊,态度关键。
府内势力:
福晋院: 态度不明,看似悲伤避世,但秘密可能最深,是最大变数。
李氏院: 敌意明显,吴嬷嬷等人视她为眼中钉,可能趁乱发难。
内务府/秦主事: 外部势力,与府内秘密资金往来密切,张公公之死可能与之有关。
自身处境: 因账目能力得到四爷和邬先生一定认可,但知道太多秘密(密账、年羹尧、福晋院疑点、张公公暴毙疑云),已成为潜在清洗目标。德妃去世,失去一层保护伞。
应对策略:
极致低调,收缩锋芒: 暂停任何形式的主动调查,彻底贯彻“止步勿视”。工作严格限定在账目流程本身,不发表任何看法,不接触任何敏感话题。
强化价值,凸显无害: 更加专注于账房基础工作,尤其是四爷强调的“府中需要安稳”背景下的账目清晰和流程规范,展现自己作为“技术官僚”的不可或缺性,同时表明自己只懂数据、不涉权谋的“单纯”形象。
静观其变,等待时机: 密切观察府内人事变动和各方反应,尤其是接替张公公的新任库房总管人选,以及福晋院和李氏院的后续动向。从细微处判断风向。
准备后手,加密信息: 将手中所有敏感记录再次加密整理,做好最坏的打算。
思路清晰后,苏荔立刻行动。
她首先彻底清理了自己的住处和账房工作区域,确保没有任何可能引起误会的纸片或物品。将重要的加密笔记藏在了只有她自己知道的最隐秘角落。
工作中,她变得更加沉默寡言,除了必要的业务交流,绝不与任何人多言。对账目的稽核到了苛刻的地步,但完全对事不对人,所有暂缓或驳回的决定,都严格引用府规或高毋庸的最新指令,不留任何个人情绪的把柄。
她甚至主动向钱公公建议,进一步简化账目报表格式,减少不必要的备注和说明,只呈现最核心的数据,美其名曰“提高效率,减少歧义”,实则是在弱化账目可能蕴含的信息量,避免引火烧身。
钱公公如今已是惊弓之鸟,自然无不应允。
府内因张公公之死而产生的恐慌,在高压下被强行压制下去,但那种人人自危的窒息感却愈发浓重。
库房总管的位置暂时空缺,由高毋庸亲自兼管,但日常事务交由一个姓赵的副管事打理。赵管事是个老实巴交的中年太监,能力平平,但胜在谨慎,显然是被推出来维持局面的过渡人物。
苏荔在处理与库房对接的账目时,对赵管事格外客气,公事公办,绝不为难,甚至在某些流程上主动提供便利,释放善意。她需要尽可能减少潜在的敌人。
几天后,府中关于张公公死因的隐秘流言开始悄然流传。有说是急症,有说是旧伤复发,但也有一种极其隐晦的说法,暗示张公公可能卷入了不该卷的事情,触碰了不该碰的钱款……
苏荔听到这些流言,心中冷笑,但表面不动声色。流言的背后,必然有推手,这是在为张公公的死做舆论铺垫,也可能是在试探其他人的反应。
她绝不参与任何讨论,听到也当作没听见。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天,苏荔在核销一批各院冬季炭火用度的票据时,发现李氏院的炭火领取量,比往年同期有明显增加,事由是“侧福晋体寒,需增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在大清卷KPI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我在大清卷KPI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