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的春风,似乎格外眷顾荆楚大地。武昌城内外,一片繁忙景象,与去年仓皇西顾时的惶然悲切已截然不同。林慕义推行的“绝境新政”,在经历了初期的剧烈阵痛与激烈博弈后,如同石缝中挣扎而出的藤蔓,终于在这片新的土壤上,顽强地扎下了根,并开始显露出其不同于旧有秩序的、坚韧而蓬勃的生命力。
然而,外部危机的阴影,从未远离。多铎在消化了瓜洲战果,并初步稳定了山东、河南后院的混乱后,那柄悬于头顶的利剑,再次显露出它冰冷的锋芒。清军水陆并进,前锋已抵近武昌以东的黄州府,战云再次笼罩长江中游。
帅府之内,气氛却并未因敌军的逼近而显得慌乱。巨大的沙盘前,一场关乎武昌乃至整个湖广命运的军事会议正在举行。与以往不同的是,参与会议的除了林慕义、陈忠、王五等核心班底以及黄得功等军方将领外,还有几位新近在整合湖广过程中表现突出、被破格提拔的本地将领,以及咨议局推选出的几位代表。
“多铎此番来势汹汹,其陆师号称十万,水师战船亦有数百,意图一举荡平我武昌,彻底铲除后患。”负责情报的王五首先介绍敌情,声音平直,“其陆路主力由多铎亲率,自黄州沿江而来;另有一支偏师,约两万人,由降将刘良佐率领,自随州方向南下,意图威胁我侧翼。”
“来得好!”黄得功冷哼一声,他自大别山辗转抵达武昌后,被林慕义委以整顿新编水师的重任,此刻正是摩拳擦掌,“咱们的新船新炮,正愁没地方试试锋芒!”
“黄帅不可轻敌。”一位原左部降将,现为新军一师师帅的金声桓谨慎道,“清军势大,尤其八旗主力,悍勇异常。我军新整编不久,各部磨合尚需时日,是否……应以稳守为上?”
“守?守到几时?”另一位年轻将领,讲武堂出身,因在整编过程中表现出色而被提拔为团帅的军官反驳道,“多铎劳师远征,粮草转运艰难。我军新得湖广,民心初附,正该趁其立足未稳,主动出击,挫其锐气!”
“主动出击?拿什么出击?咱们的火铳产量还跟不上!”
“难道龟缩城里就能等来胜利?”
会议室内顿时争论起来,新旧观念,稳健与激进的思想激烈碰撞。
林慕义静静听着,并未急于表态。他目光扫过沙盘上敌我双方的态势,最终落在长江水道与汉水的交汇处。
“诸位所言,皆有道理。”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让争论声瞬间平息,“多铎势大,不可力敌,然坐守孤城,亦非良策。我意,此番应对,当以‘水陆联防,重点打击,疲敌扰敌’为主。”
他走到沙盘前,手指点向几个关键节点。
“其一,陆路。命驻防德安、黄陂之部队,依托地形,节节抵抗,迟滞多铎主力进军速度。不必求胜,但求消耗其兵力锐气。对于刘良佐偏师,”他看向金声桓,“金师帅,你部熟悉随枣一带地形,命你率本部兵马,并加强一营炮兵,前出阻击。刘良佐新附不久,其部士气不高,你部务必要打出威风,若能重创甚至击溃其部,则多铎侧翼洞开,其主力必不敢冒进!”
“末将遵命!”金声桓精神一振,抱拳领命。这是对他及其部下的信任与考验。
“其二,水路,乃是此战关键!”林慕义目光转向黄得功,“黄帅,你统领水师,任务最重。我不要你与清军水师硬拼,我要你凭借我军战船航速、火力优势,采取群狼战术!以小队快船,不断袭扰其运输船队,攻击其落单战船,焚毁其沿江设立的补给点!尤其要重点照顾多铎主力依赖的粮道!让他尝尝咱们当初在江北的滋味!”
“哈哈!老子就等着这一天!”黄得功抚掌大笑,“放心!定叫那鞑子吃喝拉撒都不得安生!”
“其三,”林慕义看向王五,“敌后扰乱,不能停。将多铎大军压境的消息,以及我军坚决抵抗的决心,散播出去。鼓动河南、山东等地义军,再次活跃起来,让多铎后方永无宁日!”
军事部署已定,但林慕义深知,战争的胜负,不仅仅取决于战场。
几乎在军事会议的同时,一场关乎财政命脉的紧急磋商,也在咨议局内紧张进行。面对即将到来的大战,巨大的军费开支让原本就捉襟见肘的财政雪上加霜。
“诸位,”陈忠面色凝重,“前线每日消耗巨大,新军饷银、粮草转运、军械补充,在在需钱。府库存银,已不足支应两月。开源节流,迫在眉睫!”
“还能如何节流?莫非削减将士饷银?断不可行!”一位代表军方利益的咨议委员立刻反对。
“那加征赋税?百姓刚得喘息,岂能再加盘剥?”一位士绅代表也连连摇头。
会场陷入僵局。这时,钱广源站起身,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诸位,陆路商贸因战事受阻,然海路或可一试。郑芝龙虽背信,然西洋商船逐利而来,未必不能接触。可否以官府名义,组织一批湖广特产,如茶叶、桐油、生丝,尝试通过粤海,与佛郎机(葡萄牙)或红毛番(荷兰)商人贸易,换回我们急需的硝石、硫磺乃至银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挽大明天倾:从驿卒开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挽大明天倾:从驿卒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