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娘一看就明白了,叹口气说:“这是你自己的事儿,我也管不了那么多。” 说着就叫来昭:“把那媒婆请进来吧。” 陶妈妈进来见了月娘,行完礼坐下,月娘直接问:“你说衙内想跟我家三娘说亲,他怎么知道三娘的?” 陶妈妈赶紧说:“衙内清明在郊外看见三娘,一眼就相中了,说三娘人材出众,想娶回去当正房娘子。” 月娘就领着陶妈妈去玉楼房里,让她俩直接谈。
陶妈妈一见玉楼,立马开启 “彩虹屁模式”:“奶奶您这模样,真是‘盖世无双’,跟我们衙内太配了!” 玉楼也不绕弯子,直接问:“妈妈别光说好话,你跟我说说,你家衙内多大年纪?有没有老婆孩子?是干什么的?老家在哪儿?别跟我撒谎。”
陶妈妈赶紧 “报家底”:“奶奶您放心,我是官媒人,从不撒谎!我们知县老爹就这一个儿子,衙内今年三十一岁,属马的,正月二十三生,现在是国子监上舍,再过阵子就能考举人、进士了,文武双全!他老婆死了两年了,房里就一个丫鬟,长得还不怎么样,就想找个能当家的娘子。要是您嫁过去,以后衙内当了官,您就是诰命夫人,坐七香车,多风光!”
玉楼又问:“那他有孩子吗?老家远不远?要是他以后调任,我还得跟他去外地,我亲戚都在这儿呢。” 陶妈妈说:“衙内没孩子,老家是北京真定府枣强县的,离这儿也就六七百里地,家里有钱有地,骡马成群,您去了就是当少奶奶,还怕什么?”
这一番话把玉楼说得 “千肯万肯”,赶紧让兰香摆桌子,给陶妈妈上茶点,还说:“妈妈别怪我多问,我是被媒人骗怕了。” 陶妈妈说:“奶奶放心,我这就跟您要个生辰八字,回去给衙内回话。” 玉楼找了块大红段子,让玳安拿去给铺子里的傅伙计写了生辰八字。月娘又说:“当初三娘嫁过来是薛嫂说的媒,现在也叫薛嫂来,让她俩一起去回话,才像样。” 玳安赶紧去叫薛嫂,两个媒婆拿着婚帖,跟 “揣着制胜法宝” 似的,高高兴兴去县衙了 —— 这俩一个是 “原媒”,一个是 “新媒”,两张嘴能说会道,保准能把事儿办成,真是 “月里嫦娥寻配偶,巫山神女嫁襄王”。
路上,陶妈妈问薛嫂:“三娘以前是哪家的姑娘?嫁西门庆是头婚还是二婚啊?” 薛嫂就把孟玉楼原先嫁杨家、后来改嫁给西门庆的事儿说了一遍,又看了婚帖上写的 “女命三十七岁,十一月二十七日子时生”,有点犯愁:“衙内才三十一岁,三娘比他大六岁,要是衙内嫌年纪大,这事儿不就黄了?” 薛嫂眼珠一转,说:“咱找个算命先生,算算命合不合,要是衙内嫌大,咱就给他改小两岁,这不就成了?”
俩人正说着,就看见路南有个卦摊,青布帐子上写着 “子平推贵贱,铁笔判荣枯”,里面坐着个算命先生。俩媒婆赶紧走过去,薛嫂先递上三分银子:“先生,麻烦您给算个合婚。” 先生接过婚帖,一看生辰八字,就开始掐指算:“这位女命三十七岁,甲子月,辛卯日,庚子时,是印绶格,现在走丙申运,往后能当正堂夫人,富贵荣华!虽然克过两任丈夫,但克过之后就好了,四十一岁能有个儿子送老,活到六十八岁,夫妻偕老。”
薛嫂赶紧问:“先生,要是把年纪改小两岁,改成三十四岁,行不行?衙内比她小,怕嫌大。” 先生说:“改三十四岁也行,丁火庚金,火逢金炼,更合得来。” 俩媒婆一听,乐坏了,跟捡了便宜似的,谢过先生就往县衙跑。
到了县衙,门子通报进去,李衙内赶紧让她俩进来。陶妈妈把亲事说成的事儿说了一遍,递上改了年龄的婚帖:“三娘人材没话说,就是年纪大了点,改到三十四岁,跟您正配。” 李衙内看了婚帖,满不在乎地说:“大三两岁怕什么,只要人好就行!” 薛嫂赶紧补刀:“衙内您说得太对了!‘妻大两,黄金长;妻大三,黄金山’,三娘不仅人美,还会当家理事,您娶了她就是赚了!”
李衙内高兴得不行,说:“我都见过了,不用再相了,赶紧选个日子,先下茶礼。” 俩媒婆问什么时候来伺候,李衙内说:“明天你们来讨日子,我让人选好了通知你们。” 说完给了她俩每人一两银子当 “跑腿费”,俩媒婆拿着银子,笑得合不拢嘴,跟 “拿了年终奖” 似的,开开心心地走了。
李衙内这边,赶紧找何不韦商量,又跟他爹李知县说了,知县也挺乐意,就让阴阳生选了四月初八下茶礼,四月十五娶亲。李衙内立马兑银子,让何不韦、小张闲去买茶红酒礼,忙得不亦乐乎 —— 这 “准新郎” 的兴奋劲儿,跟现在年轻人要结婚似的,恨不得立马把日子定下来。
第二天,俩媒婆来讨日子,回去跟月娘、玉楼一说,月娘也替玉楼高兴,开始准备嫁妆。到了四月初八,县衙里备了十六盘羹果茶饼,还有金丝冠、金头面、玛瑙带、丁当七事(就是古代女子的七种首饰)、金镯银钏,两件大红宫锦袍、四套妆花衣服,三十两礼钱,还有布绢棉花,一共二十多抬,由何不韦押着,俩媒婆跟着,热热闹闹地来西门庆家下茶 —— 这排场,比当初西门庆娶玉楼时还大,看得街坊邻居都羡慕不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金瓶梅那些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金瓶梅那些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