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接着唠《金瓶梅》第九十一回,这一回堪称 “西门庆家灾后重建期的抓马大戏”—— 有前夫哥(陈敬济)耍无赖逼要嫁妆,有寡妇(孟玉楼)勇敢追爱嫁官二代,还有 “前朝老员工”(玉簪儿)因嫉妒作妖被开除,剧情密度堪比现在的爽文,既解气又扎心,咱们一点点掰开揉碎了说。
先从开头那首诗说起,“簟展湘纹浪欲生,幽怀自感梦难成”,翻译过来就是 “夏天躺凉席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满脑子都是烦心事”,这话放陈敬济身上太合适了 —— 他听说孙雪娥被来旺儿拐走、又被官卖这事儿,立马嗅到了 “搞事情” 的机会,跟抓住了月娘的小辫子似的,赶紧找薛嫂当传声筒,去西门庆家施压。
陈敬济让薛嫂给月娘带话:“你家大姐我不要了!赶紧把我爹当年寄放在西门庆这儿的金银箱笼还我,不然我就写状子告到巡抚、巡按那儿去,让你们家名声扫地!” 这话跟现在的 “威胁勒索” 没两样,月娘本来就够闹心了 —— 孙雪娥跑了、小厮来安儿也溜了、家人来兴的媳妇惠秀刚下葬,家里正乱得跟 “灾后现场” 似的,一听陈敬济要告官,顿时慌了手脚,哪还敢硬刚,赶紧安排轿子送大姐回陈家,连带着大姐的嫁妆箱子、床帐被褥,让玳安雇人全抬过去,跟 “割肉止损” 似的。
可陈敬济这主儿是 “得寸进尺” 的典型,见月娘软了,又得瑟起来:“这嫁妆是她该带的,我爹寄放的金银呢?赶紧交出来!” 薛嫂赶紧打圆场:“你大丈母说了,当初西门大官人就收了这些嫁妆,没见什么金银箱笼啊!” 陈敬济又把矛头指向使女:“那元宵儿呢?她是我房里的人,得还给我!” 薛嫂又跑回去跟月娘说,月娘本来不想给,说 “元宵儿现在帮着看哥儿呢,不能给”,就把原先伺候大姐的中秋儿打发过去,结果陈敬济还不乐意:“我就要元宵儿,中秋儿我不要!”
来回折腾几趟,陈敬济他娘张氏也出来 “助攻”,对玳安说:“大兄弟,你回去跟你大娘说,你们家丫头多,也不差元宵儿一个。这丫头早就被我家敬济收用了,你大娘留着算怎么回事?” 玳安把这话传给月娘,月娘没辙,只能把元宵儿送过去。陈敬济收下元宵儿,心里美得不行,还嘚瑟了一句:“哼,跟我斗?还不是得听我的!” 这不就是现代版的 “恶人先告状,软的怕硬的” 嘛,有诗为证:“饶你奸似鬼,吃我洗脚水”,月娘算是被陈敬济拿捏得死死的。
按下陈敬济这头的 “无赖戏码”,咱们再看李衙内的 “求爱连续剧”。自从清明在郊外看见孟玉楼,李衙内就跟丢了魂似的 —— 这姑娘长挑身材、瓜子脸,还有几颗淡淡的白麻子,看着就温婉又带劲,关键是他自己早就丧偶了,空窗期好几年,找了好几个媒人说亲都没成,现在总算遇见个 “一眼定情” 的,哪能放过?
可他不知道孟玉楼愿不愿意改嫁,正愁没门路呢,正好赶上孙雪娥那事儿 —— 他知道雪娥是西门庆家的妾,就故意在他爹李知县面前 “周旋”,想等西门庆家来领人时,顺道搭话提亲事。结果月娘怕丢人,根本不敢来领雪娥,李衙内失望归失望,倒也没放弃,赶紧找廊吏何不韦商量,让官媒婆陶妈妈去西门庆家说亲,还许了陶妈妈 “事成之后免县中打卯,再赏五两银子”—— 这跟现在老板给员工画 “绩效大饼” 似的,陶妈妈一听有好处,立马来了精神,跟打了鸡血似的往西门庆家跑。
陶妈妈到了西门庆家门口,正好撞见来昭在看门,赶紧上前打招呼:“小哥,请问这是西门老爹家吗?” 来昭一看来人是个媒婆,立马警惕起来:“你是哪儿来的?我家老爹都死了一年多了,有话快说!” 陶妈妈赶紧解释:“我是本县的官媒人陶妈妈,奉衙内小老爹的命来的,听说您家有位奶奶想改嫁,我来做媒。”
来昭一听就火了:“你这婆子胡说八道什么!我家就两位奶奶守寡,没听说要改嫁的!常言说‘疾风暴雨不入寡妇之门’,你再在这儿胡咧咧,等后边奶奶出来,有你好果子吃!” 陶妈妈也不慌,笑着说:“小哥别生气,官差吏差,来人不差嘛!我也是奉命行事,嫁不嫁您进去禀一声,我好回去回话呀!” 来昭一想也是,就说:“那你等着,我进去问问 —— 对了,你家衙内说的是哪位奶奶?” 陶妈妈赶紧说:“就是清明在郊外看见的,脸上有几颗白麻子的那位!”
来昭进去把事儿跟月娘一说,月娘当场就懵了:“我家没说要改嫁啊,外面怎么传得这么快?” 来昭一提 “白麻子”,月娘立马就想到孟玉楼,心里嘀咕:“难道孟三姐是‘腊月里的萝卜 —— 动了心’,想往前进一步了?真是‘人心隔肚皮,做事两不知’!”
月娘赶紧跑到玉楼房里,坐下就问:“孟三娘,我问你个事儿,外面有个官媒人来,说是县中小衙内想跟你说亲,清明那天在郊外看见过你,这事儿是真的吗?” 你别说,这还真是 “无巧不成书”—— 孟玉楼早就对李衙内有意思了!那天在郊外看见李衙内,她就觉得这小伙子一表人才,又会骑马又会射箭,年纪跟自己也差不多,再想想自己:西门庆死了,没儿没女,虽说月娘有孝哥儿,但 “各肉儿各疼”,自己总不能一辈子守寡吧?正琢磨着 “叶落归根找个依靠”,没想到月娘突然提起这事儿,她又喜又羞,脸一下子就红了,嘴里还嘴硬:“大娘别听外面人胡说,我没那想法。” 可那脸红到脖子根的样子,早就把她出卖了,真是 “含羞对众休开口,理鬓无言只揾头”—— 典型的 “口是心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金瓶梅那些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金瓶梅那些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