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4 章:活动落幕,成果丰硕
夕阳的金辉洒在静思园的朱漆大门上,将 “琴棋雅韵” 的匾额染得格外鲜亮。琴棋合奏的余音仿佛还萦绕在园区的每一个角落,与百姓们的赞叹声、孩子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温暖的歌谣。路智站在湖心亭的台阶上,看着台下渐渐散去的人群,指尖仍残留着与文人雅士们握手时的温度 —— 那是激动的、坚定的,带着对文化复兴的无限期待。
“路公子,百姓们都在说,下次活动还要来!” 陈三掌柜笑着走来,手中捧着一个厚厚的本子,封面用红绸绑着,“这是今日的签到册,算上百姓和文人,一共来了两千三百多人,比我们预期的还多!”
路智接过签到册,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名字,有的字迹娟秀,有的笔画刚劲,还有的是孩童歪歪扭扭的涂鸦。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张期待的脸庞,一份对文化的热爱。他轻轻合上本子,心中满是沉甸甸的感动:“这些名字,就是我们文化复兴的底气。”
李大人走上前,手中拿着一卷明黄色的圣旨,嘴角带着欣慰的笑容:“陛下刚刚派人送来口谕,不仅夸赞此次活动‘有功于文脉’,还特许我们从官库支取古籍修复的物料,往后举办文化活动,也能调动地方官府的力量协助。”
路智接过圣旨,指尖触到绫锦的纹理,感受到来自朝廷的认可与支持。他深深鞠躬:“多谢陛下恩典!我们定不负陛下所托,让琴棋文化传遍天元国的每一个角落。”
此时,柳儿抱着一叠信件匆匆跑来,信纸边缘还沾着些许茉莉花瓣,清甜的香气随着她的脚步散开:“路公子,李大人,这些是京城文人送来的合作意向书,还有江南、岭南等地的文人托人转交的书信,都想加入我们的文化复兴队伍!”
路智和李大人回到临时休息的厢房,将信件一一铺开在紫檀木案上。厢房内燃着淡淡的檀香,与信纸的墨香混合在一起,营造出宁静而庄重的氛围。第一封信是京城儒学泰斗王老先生所写,字迹苍劲有力,字里行间满是对文化复兴的坚定支持:
“路公子台鉴:今日静思园之盛会,实乃百年难遇。琴音绕梁,棋韵传神,百姓欢腾,文人振奋。老夫虽年逾古稀,却愿以残躯助力,整理家中所藏古籍百卷,供公子印刷传播;更愿开设讲堂,为孩童讲授琴棋背后的儒家之道,让文化之根深植民心。”
路智轻声念出信中的内容,心中满是感动。王老先生曾对文化复兴活动心存疑虑,如今却主动提出贡献古籍、开设讲堂,这份转变背后,是对文化传承的赤诚与担当。
“这封是江南文人顾炎武先生的信。” 李大人拿起另一封信,信纸边缘还带着江南的水汽,“顾先生说,他已联络了江南五十多位文人,计划在苏州、杭州等地开设琴棋学堂,还会定期举办文化交流会,让江南的琴棋文化与京城相互呼应。”
路智接过信,看到信中还夹着一张江南琴棋学堂的设计图,图纸上标注着 “琴室”“棋院”“藏书阁” 的位置,每一处都透着细致与用心。他仿佛能想象到,不久的将来,江南的水乡旁,会响起悠扬的琴音,回荡着棋子落盘的清脆声响。
还有一封是岭南书生们联名所写,信纸是用当地特有的竹纸制成,带着淡淡的竹香。信中写道:“我等生长岭南,虽远离京城,却深知文化传承之重要。今闻路公子致力于琴棋复兴,愿捐出家中所藏的岭南古琴谱、棋谱,更愿组织书生们走街串巷,向百姓普及琴棋知识,让岭南的文化与中原的琴棋相互融合,绽放新的光彩。”
路智将这些信件一一整理好,放在一个精致的木盒中。木盒上雕刻着琴棋图案,是陈三掌柜特意找人制作的,用来存放这些珍贵的合作意向书。他看着木盒,心中明白,这些纸页间承载的,不仅仅是文人的支持,更是文化复兴的希望与未来。
“有了这些文人的助力,我们的文化复兴之路会顺畅许多。” 李大人感慨道,“之前我还担心,仅凭我们几人的力量,难以推动如此庞大的计划,如今看来,民心所向,文化所趋,一切困难都能迎刃而解。”
路智点头,目光坚定:“文人是文化传承的核心力量,他们的加入,能让琴棋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也能让更多百姓了解到文化背后的价值。接下来,我们要尽快整理这些信件,与各地文人建立联系,制定详细的合作计划,让文化复兴的种子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
正当路智和李大人商讨合作计划时,厢房外传来侍从的通报声:“路公子,李大人,京城商会的几位会长求见,说有要事商议。”
路智与李大人对视一眼,心中有些意外 —— 商家通常更关注商业利益,如今主动求见,想必是看到了文化活动背后的潜力与价值。“请他们进来。” 路智说道。
片刻后,几位身着华丽绸缎的商家走进厢房,为首的是京城最大的绸缎商张会长,他身材富态,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手中捧着一个精致的锦盒:“路公子,李大人,今日静思园的活动,我等有幸到场观看,实在是大开眼界。琴棋文化之魅力,百姓参与之热情,让我等看到了文化活动背后的巨大潜力,因此特来拜访,希望能与二位合作,共同推动文化复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儒心弈世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儒心弈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