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愈发疯狂的反扑,不仅体现在对“海狼号”的围追堵截上,更体现在其愈发疯狂的“神风特攻”战术上。盟军舰队,尤其是在登陆场附近提供火力支援的舰艇,承受着巨大的防空压力。传统的定时引信高射炮弹,需要极其精确地预估敌机航路和速度,才能在恰当的距离爆炸形成有效破片杀伤区,其效率在面对自杀式撞击的敌机时,显得捉襟见肘。
一份来自盟军太平洋舰队的战况通报被送到了林晓案头,上面详细描述了在一次登陆作战中,尽管防空火力密集如雨,仍有多艘舰艇被“神风”飞机撞伤甚至击沉的惨重损失。通报末尾,是尼米兹上将略带隐晦的请求,希望“东方旅”能在其“独特的技术领域”提供任何可能的建议,以应对这日益严峻的空中威胁。
林晓放下通报,走到窗前,看着外面基地跑道上正在维护的P-51战机。他知道,仅靠“东方旅”自身的力量,难以扭转整个太平洋舰队的防空困境。但他手中,确实握着一张可以改变游戏规则的牌,一张他一直在犹豫是否要打出去的牌——无线电近炸引信。
这种引信的原理,是在炮弹内部集成一个微型无线电发射和接收装置,通过计算发射出的无线电波碰到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自动判断与目标的距离,并在最佳位置引爆。这意味着,炮弹不再需要预设爆炸时间,只要飞近目标到一定距离,就能自动爆炸,形成极高的命中概率。
在原本的历史中,这是盟军最核心的机密之一,直到战争后期才投入使用,并极大地削弱了日军的空中攻击效率。现在,林晓决定,将这个“金苹果”提前抛出去。
但他不能直接拿出完整图纸,那太过惊世骇俗,也无法解释来源。他需要一种更“自然”的方式,引导盟军自己的科学家走向这个正确的方向。
几天后,在一次由盟军联合参谋部召开的、关于应对“神风”战术的非正式技术研讨会上,作为特邀顾问出席的林晓,在讨论到提高防空炮弹效率时,看似随意地提出了一个“不成熟的想法”。
“……诸位,我们是否过于执着于让炮弹直接命中目标,或者精确计算其爆炸时间?”林晓用流利的英语说道,吸引了在场所有美军、英军技术军官和科学顾问的目光,“或许,我们可以换一个思路。为什么不赋予炮弹一双自己的‘眼睛’,让它能‘看到’目标,并在最合适的距离‘主动’爆炸呢?”
会议室里出现了一阵轻微的骚动和窃窃私语。这个想法听起来有些天方夜谭。
一位头发花白的美国海军技术官员皱起眉头:“林将军,您的意思是?”
“比如,”林晓拿起桌上的一个茶杯盖,比划着,“如果我们能在炮弹内部,集成一个微型的无线电装置。它不断向外发射电波,当电波碰到飞机反射回来,装置接收到回波,并通过某种电路计算两者之间的距离。一旦距离小于某个预设值,就自动引爆炸药。”
他顿了顿,看着众人脸上混合着震惊、怀疑和思索的表情,继续道:“这样一来,我们的炮弹就不再是盲目的铁块,而是变成了能够自动寻找目标的智能武器。只要炮弹飞得足够近,就能确保有效杀伤。这对于拦截那些进行自杀式撞击、航线相对固定的敌机,效果可能尤为显着。”
这个构想,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在场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立刻意识到了其中蕴含的革命性潜力!这完全跳出了传统引信设计的思维定式!
“无线电近炸……上帝,这想法太疯狂了!”一位来自麻省理工辐射实验室的顾问喃喃自语,随即眼中爆发出狂热的光芒,“但理论上……并非完全不可能!微型化的电子管,振荡电路,差分计算……这需要解决无数的技术难题,但方向……方向可能是对的!”
研讨会的气氛瞬间被点燃。质疑声、探讨声、兴奋的设想不绝于耳。林晓的提议,为困扰盟军许久的防空难题,指明了一个全新的、充满希望的研究方向。
林晓没有提供任何具体的技术细节,他只是播下了一颗种子。但他知道,以美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和科研能力,一旦明确了方向,剩下的就是时间和资源的问题。他将这个概念的提出,命名为“金苹果计划”,寓意着这将是一份送给盟军的、能够带来胜利的希望之果。
会后,尼米兹上将亲自向林晓表达了感谢,尽管林晓一再强调这只是个“不成熟的设想”。很快,在美国本土,一个被列为最高机密的研发项目悄然启动,集中了国内最顶尖的电子和武器专家,全力攻关无线电近炸引信技术。
几个月后,当第一批试验性的、装有VT(Variable Time,变时,即近炸引信的代号)引信的5英寸炮弹被生产出来,并在靶场测试中取得了惊人的拦截效果时,所有参与项目的知情者都震撼了。他们不会知道,这个划时代的概念,最初是源自一位中国将军在会议室里看似随口的“设想”。
随着VT引信开始小批量装备前线舰队,盟军舰队的防空效率迎来了质的飞跃。以往需要耗费数千发炮弹才能击落一架敌机,现在可能只需要几百发甚至更少。肆虐太平洋的“神风”特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克星,其威胁被大幅削弱。
消息通过各种渠道反馈回来,林晓只是淡淡一笑。他送出这份“大礼”,不仅是为了缓解盟军的压力,间接保护“海狼号”和航空队的活动空间,更深层的,是借此进一步提升“东方旅”在盟军战略天平上的分量,并悄然将一份巨大的人情和技术关联,握在了手中。
“金苹果”已经送出,它将在未来的战争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又将为“东方旅”带来怎样的回报,一切都还是未知。但林晓清楚,他再次以一种无人察觉的方式,轻轻拨动了历史的齿轮。
喜欢错误剧本:我在二战点亮黑科技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错误剧本:我在二战点亮黑科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