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昭夫妇自林邑载誉而归,帝国的南疆稳如磐石。然而,就在这四海升平的表象之下,长安城一百零八坊的烟火人间里,一些光怪陆离的诡谲之事,却如同暗夜中的幽烛,悄然闪烁,考验着这座帝都的神经,也等待着能人异士去揭晓谜底。
陆昭与沈青桐返回长安,景和帝于麟德殿设宴洗尘。席间,陆昭不仅呈上林邑国王的谢表与国礼,更将沿途观察到的南海天文、海象、地理风情,以及林邑国的部分独特历法知识,整理成册,进献御前。
“国师此行,不仅愈人君之疾,更广朕之见闻,实乃社稷之幸。”景和帝龙颜大悦,对陆昭夫妇更是倚重。他私下询问陆昭对西方线索的看法,陆昭将林邑之行与北庭、西极舆情所的情报结合,推断那“虚无之眼”教主很可能已潜入波斯以西的古老文明区域,正试图整合残余势力,或寻找更强大的远古遗物,建议朝廷西向之策需更加稳健,以情报和商贸先行,谨慎推进军事存在。
朝廷对陆昭的判断深以为然,进一步加大了对西极舆情所的投入,并开始秘密物色通晓极西语言、文化的特殊人才。帝国的西进战略,在看似平静的表面下,进行着更深层次的谋划。
就在陆昭忙于梳理西方策略之时,一桩奇案悄然找上了沈青桐。这一日,京兆尹亲自登门,面带难色。
“夫人,下官实在是……束手无策了。”京兆尹苦着脸道,“永昌坊近半月来,接连发生数起怪事。数户人家夜半听闻女子幽咽歌声,循声望去,却只见月色空庭,不见人影。更奇的是,坊间数口古井,井水莫名变得浑浊腥涩,无法饮用。起初以为是有人恶作剧或水质问题,然派差役巡查、请法师作法,皆无效验。反而有两名夜间巡查的武侯,回来后变得精神恍惚,胡言乱语,提及看到了‘白衣女子’立于井沿……如今坊内人心惶惶,流言四起。”
京兆尹深知此类事件已非寻常官府手段能解决,又不敢轻易惊动国师陆昭,恐被斥为无能,故而辗转求到以医术和化解异闻闻名的沈青桐这里。
沈青桐听闻,并未推辞。她向来心系百姓疾苦,无论是身体之疾还是心神之扰。她带上药箱和几件常用的法器,只带了两个玄枢阁的低阶执事随行,微服前往永昌坊。
永昌坊并非贫民窟,多是些中等人家居住,此时却显得格外冷清,日头未落,许多人家便已门户紧闭。沈青桐先查看了那几口出问题的古井,井口石栏湿滑,苔藓颜色深重,她以银针探入井水,取出时针尖并未变色,排除了寻常毒物。但她敏锐地察觉到,井口周围弥漫着一股极其微弱的、非兰非麝的异样香气,若有若无,能扰人心神。
她又走访了那几位听到歌声的住户和那两名生病的武侯。住户们描述的歌声缥缈哀怨,听不真切歌词,却让人心生悲凉。而那两名武侯,虽服用了安神药物,但眼神依旧涣散,脉象浮乱,似是受了极大的惊吓,神魂不稳。
沈青桐仔细询问他们看到“白衣女子”的细节,一人说那女子面容模糊,似乎在对井垂泪;另一人则说那女子回头看了他一眼,眼神空洞,并无恶意,却让他如坠冰窖。
“非是妖邪作祟,亦非简单幻觉。”沈青桐初步判断,“此地井水与地气,似乎被某种外来的、带有强烈悲伤执念的‘信息’或者说‘能量场’所污染,影响了水质,并能共鸣、放大甚至制造附近心神不宁者的恐惧与悲伤情绪,形成视听上的错觉。那两名武侯阳气本足,然夜间执勤,心神稍懈,故受侵扰最深。”
她并未立刻做法驱邪,而是决定先从“理气”、“安神”入手。她让坊正召集居民,于坊内四角及井边,焚烧她特制的、混合了檀香、艾叶、朱砂等物的“净秽安神香”,以其药力和祝由灵力净化空气,稳定人心。同时,她为那两名武侯行针,以金针刺其神门、内关、百会等穴,辅以温和的祝由灵力,疏导其郁结惊乱的气机,助其安定神魂。
经过初步处理,坊内那种令人不安的氛围似乎减轻了一些,两名武侯的情况也略有好转。但沈青桐知道,这只是治标,那污染源头的“悲伤执念”并未消除。
与此同时,陆昭也并非完全沉浸于庙堂之高。他时常会便服走访西市,这里胡商云集,是三教九流、各方信息的汇聚之地。这一日,他在一家波斯胡商开设的珍宝店里,被一件新到的货物吸引了目光。
那并非寻常的珠宝玉石,而是一个约一尺见方的黑色石盘,石质非金非玉,触手冰凉,盘面刻满了极其繁复、扭曲的陌生符文,中心镶嵌着一颗鸽子卵大小、毫无光泽的暗红色宝石。胡商吹嘘此乃来自极西之地的远古圣物,蕴藏神力,索价千金。
陆昭以“卜”术暗自感应,发现那石盘周围的能量场异常紊乱,带着一丝与“虚无之眼”邪气同源、却更为古老沉滞的意味。而那暗红宝石,更像是一个被掏空了能量的核心,隐隐散发着不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以祝由镇百邪!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我以祝由镇百邪!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