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蚀之夜的惊心动魄逐渐平息,长安城似乎恢复了往日的秩序。然而,那场发生在宫闱最深处的邪术对决与血腥清洗,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其涟漪正缓缓扩散至朝堂的每一个角落,冲击着原本就微妙平衡的权力结构。
皇宫大内,经过一番彻底的清理和由秦啸岳信任的部队暂时接管防务后,总算肃清了邪氛。武皇帝被移回了寝宫,由太医署最顶尖的几位太医联手诊治,秦啸岳指派的心腹将领和陆昭暗中布下的防护阵法共同守护,确保万无一失。
数日后,武皇帝终于悠悠转醒。
当她睁开眼,看到守候在榻边的陆昭、秦啸岳以及几位重臣时,眼中先是闪过一丝茫然,随即被无边的疲惫与深沉的痛楚所取代。寒梅,那个她从小收养、亲自培养、视为心腹臂膀甚至带有一丝母女情谊的人,竟然是意图篡夺她江山、甚至她生命的逆贼首脑!这份背叛带来的刺痛,远比邪术侵蚀身体更让她难以承受。
她久久不语,只是望着穹顶,凤眸之中情绪翻涌,最终化为一声悠长而沉重的叹息,仿佛瞬间又苍老了许多。
“陛下,龙体为重。”风阁内史王相(原兵部尚书)躬身劝慰。
武皇帝缓缓摆手,声音沙哑而虚弱:“朕……无事。此番,多亏了陆卿、秦公,及诸位爱卿了。”她的目光在陆昭和秦啸岳身上停留片刻,带着复杂的感激与审视。
朝堂之上,开始了大规模的后遗症处理。
首先是对梅花内卫的重建。寒梅伏诛,其核心党羽被清除,但梅花内卫这个机构不能废弛。经过激烈讨论(秦啸岳力主由军方暂管,陆昭则认为应回归内侍系统但需严格筛选),最终武皇帝采纳了陆昭的部分建议,任命了一位资历较老、性格谨慎、且与各方势力瓜葛较少的内侍省少监暂代统领,并由陆昭以国师身份,协助进行人员的“甄别”——
以道法探查是否还有潜伏的邪术痕迹或心智被控者。这是一个漫长而细致的过程。
其次,是对朝中圣教余孽的清算。根据小顺子供出的名单,礼部主客司、鸿胪寺的数名官员被革职查办,牵连出了一些与西域胡商往来密切的案子和几笔不清不楚的资金流动。御史台闻风而动,弹劾奏章雪片般飞向风阁,要求扩大调查范围,一时间相关衙门的官员人人自危。
然而,就在这百废待兴、人心思定之际,一种更加隐秘的不安,开始在一些敏锐的重臣心中滋生。这不安的源头,正是来自于刚刚苏醒的武皇帝。
细心的官员发现,陛下似乎与以往有些……不同。
以往武皇帝虽病弱,但眼神锐利,决策果决,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仪。而如今,她虽然依旧过问政事,听取汇报,但眼神时常显得有些飘忽,反应似乎慢了半拍,对于一些原本应该立刻做出决断的事情,会流露出犹豫之色,甚至偶尔会问一些……略显重复或基础的问题。
比如,在一次关于河北藩镇动向的小范围奏对中,兵部呈报了卢龙节度使近期异动的详细分析,武皇帝听完后,却问道:“这卢龙节度使……是叫安禄山吗?”(安禄山乃是平行时空人物,此处意指她问了一个类似于混淆了重要边将名字的低级问题)。在场的秦啸岳、陆昭等人皆是一怔。
又比如,对于户部上报的南方漕运因雨季受阻、需要调整方案的急件,她只是淡淡地说了句“依例办理”,这与她以往事必躬亲、对财政收支极其敏感的风格大相径庭。
起初,众人只以为是陛下大病初愈,精神不济所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异常”非但没有减轻,反而似乎愈发明显。
陆昭是第一个察觉到更深层次不对劲的人。
他凭借天眼与对气机的敏锐感知,在数次近距离接触武皇帝时,隐隐感觉到,陛下周身那原本煌煌威严、虽病弱却依旧纯正的紫薇帝气,似乎……混杂进了一丝极其微弱、却与他之前接触的寒梅邪气同源,但又更加隐晦、试图模拟帝气的异常波动!
这个发现让他毛骨悚然!难道……寒梅的“夺舍”并非完全失败?还是说,在仪式被打断的混乱中,发生了什么不为人知的变故?
他不敢声张,甚至不敢对秦啸岳直言(毕竟此事太过骇人,且无实证),只能暗中加强观察,并秘密嘱咐沈青桐,通过江湖渠道,寻找关于“夺舍”邪术更详细的记载,尤其是关于“仪式中断可能产生的后果”以及“部分夺舍”或“魂魄残留”的案例。
而秦啸岳,凭借其老辣的政治嗅觉和宫中眼线,也感觉到了异常。
他注意到,陛下对太子似乎不如以往亲近,几次太子前来请安,都被以“需要静养”为由匆匆打发。而且,陛下身边服侍的宫人,似乎也进行了一些悄无声息的更换,有几个他熟悉的、侍奉多年的老宫人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些面孔陌生、行事格外谨慎小心的新人。负责陛下医药的太医署人员,也似乎被严格限制,只有固定的几位太医能够接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以祝由镇百邪!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我以祝由镇百邪!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