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老学究从拿到太子所谓的檄文初稿之后,便再没出过营帐,就连一直在构思如何教化草原的孔颖达也放下了正事。
几人饭食都是差人送进去,可送进去时如何,端出来时亦是如何。
站在几人的帐外,李世民万分犹豫……犹豫着要不要进去看一看,几位老先生是不是在绝食抗议。
李世民在帐外踱了数圈,听着里面依旧毫无动静,终于把心一横,深吸一口气,轻轻撩开了帐帘。
预想中几位老先生奄奄一息、或以头抢地的场景并未出现。
帐内灯火通明,五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围坐在一张临时拼凑的木案旁,竟是个个精神亢奋,脸上非但没有绝食的憔悴,反而泛着一种奇异的红光。
他们甚至没注意到李世民进来。
案上,正摊开着那份李建成的“檄文”初稿,此刻已被朱笔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批注、修改和建议。旁边还散落着数张草纸,上面写满了各种典故出处、辞藻推敲。
“此处‘卧槽’二字,虽显粗豪,然气势已足,若替换为‘呜呼’或‘噫吁嚱’,是否更合古礼?”
王及善指着稿子上一处,眉头紧锁。
“不然!”
李纲立刻反驳,竟带着几分维护之意,“殿下此文,贵在真性情,贵在那一股沛然莫之能御的生气!‘卧槽’二字,正是其心声,若强行替换雅言,反失其神髓!依老夫看,不若保留,稍作注释即可!”
“妙啊!”
陆德明击节赞叹。
“李公此言大善!此文如璞玉,吾等要做的,非是将其雕琢成另一块美玉,而是擦去尘土,使其本身光华更显!你看这句‘他娘的这才是老子打下来的江山’,若改为‘此乃胡躬擐甲胄所定之疆域’,气势岂不失之远矣?”
孔颖达更是激动得须发皆张:“殿下大才!大才啊!此文看似不羁,实则暗合《尚书》诰命之古朴,《战国策》纵横之气势!以俗语述大道,以白话阐至理,此乃……此乃开一代文风之先河啊!”
杨上善也难得地频频点头:“老夫初闻时亦觉惊世骇俗,然细读之下,其中蕴含之王道、仁政、一统之志,昭昭然如日月之明!太子殿下,实乃……似俗而雅,大巧若拙!”
李世民站在门口,彻底呆住了。
他预想了所有可能,唯独没想到会是这般景象。
这帮老学究非但没有被气死,反而如同发现了稀世珍宝的考古学家,正在狂热地进行着“修复”与“鉴定”工作!他们争论的不是要不要撕了这篇东西,而是如何更好地保留它那“离经叛道”的灵魂!
“咳……”
李世民忍不住轻咳一声。
五位老先生这才如梦初醒,看到秦王站在帐口,先是一愣,随即脸上都露出了混合着兴奋和尴尬的神色。
李纲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激动的心情,指着那篇被画得花花绿绿的稿子,对李世民郑重说道:
“秦王殿下,老臣等……错怪太子殿下了!”
“此文,乃老臣生平仅见之奇文!虽言语质朴,然格局宏大,气魄雄浑,真心流露,非深明王道、胸有丘壑者不能为也!”
“老臣等愿竭尽所能,为此文增色,定要让它成为一篇配得上这‘封狼居胥’盛典的旷世雄文!”
李世民看着五位老先生那发自内心的敬佩和狂热,再看向那篇被如此“厚待”的大哥手笔,一时间,竟不知该作何表情。
他只能僵硬地点点头:
“如此……便有劳诸位先生了。”
退出营帐,李世民望着草原的夜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随即又无奈地笑着摇了摇头。
他这位大哥,总是能用最出人意料的方式,解决最棘手的问题。
经过五人“润色”的一篇檄文终于在他们闭门不出的第三天由李世民亲自摆在了李建成的案上,这三天他没事的时候就会去看一看。
如果之前是因为怕几位老先生因此绝食而丧命。
那此后,绝对是怕这老几位因为太兴奋而……
关于祭天的所有准备都已做好,草原各部族以及周边各国皆遣使臣观礼。
终于是到了这一天,金山脚下,万籁俱寂。
唯有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以及六十六门沐浴在晨光中、闪烁着冷冽寒光的火炮,无声地诉说着力量。
草原各部首领、四方邦国使臣,黑压压地立于祭坛之下,神情肃穆,眼神复杂。
他们之中,有敬畏,有恐惧,有好奇,更有对这场前所未有盛典的期待。
祭坛高筑,直指苍穹。
李建成与李世民并肩立于最前方,兄弟二人皆着戎装,披风在身后翻卷。李建成神色平静,目光却锐利如鹰,扫过下方芸芸众生。李世民则手按剑柄,威仪天成,气度沉凝。
在所有人期待的目光中,李建成上前一步,深吸一口气。
他运足中气,声音如同洪钟,清晰地传遍整个金山脚下:
【自三皇定国,五帝开疆
始皇一统六国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大唐,我是李建成?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穿越大唐,我是李建成?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