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源农场的晒谷场在晨光里泛着暖黄,麦秆编的彩带绕着木柱缠成圈,中间摆着陆知衍连夜搭好的 “微型麦田”—— 四个透明玻璃箱里分别装着沙质土、黏质土、碱性土和普通农田土,每箱里都种着几株小麦苗,旁边立着小木牌,写着 “模型适配小实验”,字是苏晚星昨晚用马克笔写的,边角画着小小的麦穗图案。
“俺把村里的老木匠请来,给微型麦田做了木架子,风吹不着雨淋不着!” 老陈扛着一摞小马扎过来,裤脚沾着田埂上的露水,“张叔也来了,今早俺路过他家,看见他正翻你上次给的操作手册呢!”
苏晚星顺着老陈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见张叔蹲在晒谷场角落,手里攥着本卷边的手册,时不时抬头往 “微型麦田” 瞅。张叔之前总说 “科技是年轻人的玩意儿”,上次科技课堂还没听完就走了,现在主动来,让苏晚星心里泛起暖意。“我去跟张叔打个招呼。” 她拎起装着 “故事卡片” 的布袋,卡片上印着农户们的名字和要分享的主题,李婶的那张写着 “麦秆套与传感器的故事”,刘大叔的则标着 “一亩地多收两百斤的秘密”。
陆知衍正在调试手机投屏,把模型小程序的界面投到临时架起的白布上 —— 界面被他简化过,只留 “土壤湿度”“浇水提醒”“产量预估” 三个大图标,背景是苏晚星画的麦田插画。“张叔,您来得早!” 他抬头看见苏晚星陪着张叔过来,赶紧让出旁边的位置,“等下俺给您演示怎么看自家麦田的数据,跟看日历一样简单。”
张叔摸了摸下巴,没说话,却默默坐在了小马扎上,目光落在透明玻璃箱里的小麦苗上。苏晚星趁机把一张故事卡片递给他:“张叔,您种了一辈子麦子,肯定有好多经验,等下要是愿意,也跟大家说说?” 张叔接过卡片,指尖在粗糙的纸面上蹭了蹭,小声嘟囔:“俺怕说不好……”“没事,就像拉家常一样!” 苏晚星笑着说,这话让张叔的肩膀悄悄放松了些。
没过多久,晒谷场就坐满了人。李婶带着几个妇女坐在前排,手里拿着编了一半的麦秆套;年轻的农户们凑在 “微型麦田” 旁,好奇地戳了戳玻璃箱里的土壤;连村里的孩子们都来了,围着苏晚星要 “小卡片”,说要听 “麦子的故事”。陆知衍看了眼苏晚星,两人相视一笑 —— 这热闹的场景,比他们预想的还要好。
“大家静一静,咱们的科技故事分享会开始啦!” 苏晚星拿起话筒,声音清亮,“今天咱们不说大道理,就听大家讲种地的事儿,再看看这模型咋帮咱们省事、多收成!” 她话音刚落,李婶就举起了手,手里举着个麦秆套:“俺先来!俺有话要说!”
李婶走上临时搭的小台子,把麦秆套套在旁边的传感器上,大小正好,麦秆的纹路在阳光下泛着浅黄。“去年夏天总下雨,俺家的传感器淋了雨,数据老不准,知衍来修的时候说‘得给它找个挡雨的’。” 她摸着麦秆套,眼里带着笑,“俺就想着,俺会编麦秆活,不如给它编个‘小外套’?没想到套上以后,别说下雨,大太阳晒着也没事,这传感器比俺家孙子的玩具还结实!”
台下的妇女们纷纷点头,有个婶子大声说:“俺也想学编这个!给俺家传感器也穿件‘衣服’!” 苏晚星赶紧接话:“李婶说好了,等下分享会结束,就教大家编,材料都带来了!” 这话引来了一片掌声,连原本没精打采的几个年轻小伙,也好奇地看向李婶手里的麦秆套。
陆知衍趁机走上台,指着投屏上的模型界面:“大家看,李婶给传感器编套子,是帮设备‘少生病’;咱们的模型,就是帮麦子‘少遭罪’。” 他点开 “土壤湿度” 图标,屏幕上立刻跳出李婶家麦田的监测数据,“这是李婶家上周的湿度记录,下雨那天,模型提前提醒‘别浇水’,要是没这个提醒,麦子根就泡烂了 —— 这就是科技和老手艺搭着用的好处。”
“俺也有话说!” 刘大叔突然站起来,手里攥着个小本子,快步走上台。他翻开本子,里面记着密密麻麻的数字:“去年俺家一亩地收八百斤麦子,今年用了模型,知衍帮俺调了浇水的时间,现在苗长得比去年壮,估摸着能收一千斤!” 他指着本子上的 “800” 和 “1000”,声音洪亮,“俺以前不信这铁疙瘩能比俺的老经验准,现在俺信了!”
陆知衍把刘大叔家的 “微型麦田”(装着普通农田土的玻璃箱)推到台前,里面的小麦苗果然比其他几箱更挺拔:“大家看,刘大叔家的土保水性好,模型就把浇水间隔从 5 天调成 7 天,既省水,麦子又长得好。” 他拿起手机,点开 “产量预估” 功能,“输入麦田面积和土壤类型,就能算出大概收成,刘大叔家的预估数,跟他本子上记的差不了多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星光撞满怀:我的学霸男友有点甜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星光撞满怀:我的学霸男友有点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