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力在桌上点了点,“我决定,对于所有阵亡和伤残官兵的家属,除了提高抚恤金和补助金之外,还要采取三条长期的优待措施!”
他伸出第一根手指:
“第一,教育!所有阵亡、伤残官兵的子女,只要愿意读书,从小学到中学,乃至以后如果我们办了大学,所有的学杂费用,全部由我们新编第九团,由我们未来的地方政府统一承担!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我们不能让英雄的后代,因为家道中落而失去读书明理、改变命运的机会!”
李栓柱眼睛一亮:
“这个好!娃娃们有书读,将来就有出息!弟兄们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
张阳伸出第二根手指,语气更加坚定:
“第二,工作!我们必须保证,给每个阵亡士兵的家庭,至少提供一个稳定的工作机会!他们的父母、妻子,只要符合条件,愿意工作的,可以优先安排到我们在宜宾的纱纺厂、机械厂,或者将来我们开办的新工厂里去工作!让他们能靠自己的劳动,挣一份薪水,养家糊口!”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
“对于那些伤残的弟兄们!我准备,专门成立一个‘荣军工厂’或者‘荣军农场’,根据伤残弟兄们不同的身体状况,安排他们从事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比如,手部伤残但能走动的,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包装、分类;腿部伤残但手部灵活的,可以学习编织、修理甚至一些简单的文书工作!我们要让他们能够依靠自己的努力,有尊严地活下去!而不是像废人一样,只能靠着那点补助金,卑微地度过余生!”
陈小果听得心潮澎湃,但作为具体事务的执行者,他不得不考虑现实问题:
“团座,您这个想法太好了!可是……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场地和管理人员。而且,伤残弟兄们的情况千差万别,要安排好,可不容易啊。”
“正因为不容易,所以才更需要我们出面去做!不过,具体做什么,我还没有想好,你们有空的时候,也帮我一起想想!”
“我们必须让他们知道,他们没有被抛弃,他们依然是我们这个集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依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为家庭、为社会创造价值!”
李栓柱已经被彻底说服,他激动地说:
“团座!您这是给伤残弟兄们一条活路,一条有尊严的活路啊!我替他们谢谢您!”
张阳摆了摆手,脸上没有丝毫得意,只有沉甸甸的责任。他伸出第三根手指:
“还有第三条!对于那些家里确实没有其他壮劳力,或者伤残弟兄伤势过重,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家庭,我们也不能不管。我决定,由团里,或者未来的地方政府,每月给这些特殊困难家庭,发放两块大洋的赡养补助金!钱不多,但至少能保证他们买点米粮,不至于饿死!我们要让这些家庭,至少能继续活下去,能看到希望!”
三条措施,一条比一条具体,一条比一条更需要长期投入和精细管理。
陈小果快速地在心里盘算着这巨大的、持续性的开支,忍不住再次提醒:
“团座,这样一来,我们的财政压力会非常大!抚恤金是一次性的,还好说。但这教育费用、荣军工厂的投入、还有长期的赡养费……这就像在身上背了一座不断长大的金山啊!”
张阳还没有说话,李栓柱却猛地站了起来,他想起张阳之前问他的话,想起自己那年迈的母亲,眼眶通红,声音哽咽却异常坚定:
“小果!你别算了!团座说得对!当年要是我死在战场上了,我娘一个人可咋活?现在团座想的不是给点钱就算了,是要给那些没了顶梁柱的家庭一条活路,给伤残的弟兄们一条出路!就算把咱们现在所有的家当都填进去,也值得!团座,您就下令吧!就算后面咱们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我李栓柱也第一个支持!绝无二话!”
李栓柱这番发自肺腑、带着哽咽的话语,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头,在陈小果心中激起了剧烈的波澜。
他并非冷血,只是习惯性地从现实和管理的角度去权衡利弊。但此刻,看着张阳那不容置疑的决绝,听着李栓柱这最朴素的、基于自身经历的情感共鸣,他意识到,这件事,已经超出了简单的财政计算范畴。
这不是一笔生意,而是一笔良心债,一笔必须用最大诚意和决心去偿还的血债。
喜欢穿越抗日1937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穿越抗日1937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